世界設計之都正式交棒 2016年全球聚焦臺北城
以社會設計精神 展開一場全民參與的城市改造運動
臺北時間今(10/19)日凌晨2點,2014年世界設計之都的主辦城市─南非開普敦經過一整年的推動,最後一場官方活動為舉行「2016世界設計之都交接儀式」。由開普敦市長Patricia de Lille作見證,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劉維公正式從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理事長Dr. Brandon Gien手中交接世界設計之都紀念匾額,象徵世界設計之都的國際光環將聚焦於臺北,全場並有來自世界各國170位貴賓,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表示,能夠獲得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榮耀,是臺北市政府與市民一同努力的成果,臺北目前積極運用設計改變這座城市,將在2016年完整呈現在大眾眼前,並向全世界訴說臺北的故事,歡迎全世界的朋友在2016年齊聚臺北!而因食安問題無法出席交接儀式的臺北市市長郝龍斌,也特別錄製一段感言在現場播放,郝市長指出,這臺北市引以為傲的時刻,臺北市目前正需要改變,而成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正是最好的機會!臺北市很榮幸能成為第一個使用中文的世界設計之都城市,我們將秉持著過去的傳統歷史文化,運用設計和創新去融會貫通,讓世界驚豔!
為了向來自各國的國際貴賓與媒體展現臺北作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精神與主軸,臺北市也特別於當地開普敦所舉行的設計城市展(Design House Exhibition)中,策劃WDC Taipei 2016 – Adaptive City主題館,展現臺北如何用設計思考與社會設計的精神,提升城市的創新能量。
於10月15日開幕的設計城市展是2014開普敦世界設計之都的盛大活動之一,主辦單位特別選在開普敦著名地標、曾舉辦過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綠點體育場」舉行。為了能夠讓開普敦當地及國際人士感受到臺北傳統的文化特色以及創新的社會設計思維,特別邀請國內知名工業設計師周育潤擔任策展人,以臺灣傳統板凳作為展示台,展出臺北市政府自2013年起開始推動的五項計畫:將設計置入市民日常生活、提升城市街景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號召市民、設計師與公務員共同發展城市議題解決方案的「臺北創意工作營」,讓設計師進駐中小學餘裕教室、讓設計教育從小開始的「設計紮根計畫」,由熱血的社會企業團體自發性為城市進行以人為本的友善設計提案的「通用設計推動計畫」,及將設計導入公共政策、增進公務人員設計思考的「清潔隊員裝備提升計畫」,呈現臺北市獨有的社會設計案例,參觀民眾可體驗不便者的困擾以及改善後的設計。此外,民眾還可在WDC 2016巨型logo前拍照支持臺北的世界設計之都計畫,現場還可立即列印出來將照片帶回家,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參觀。
隨著交接儀式結束,代表著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計畫的前期暖身活動正式啟動,全新改版的世界設計之都官方網展將正式上線,2015年起,臺北也將運用10組臺北知名設計師所設計的宣傳視覺,展開一連串的國內外宣傳推廣與在地設計活動串聯,預計2015年10月將正式公布2016年的活動行事曆,將有精心策畫的多場國際大型設計活動及在地市民參與活動,滿足各界人士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