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ORE POSTS TO SHOW
最新消息
:::
本年度設計補助自111年12月1日上網公告至112年3月1日截止投件,共受理申請件數為27件,通過初審排入複審會議為27件,獲補助件數為17件,補助總金額為新台幣480萬元,另,本年度共計3件備取申請案,如正取申請案撤案或其他因素失去正取資格,則由備取申請案依序遞補,補助金額為新臺幣9萬元整。補助及備取名單詳如附件「112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計畫結果一覽表(正取)」、「112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計畫備取名單」。 有關112年度獲補助案之結案核銷,因「審計機關審核團體私人領受公款補助辦法」已於101年10月11日廢止,故未來結案核銷須檢具獲補助項目支出憑證正本(非影本)辦理,並請依「支出憑證處理要點」規定辦理。 112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結果公告:https://reurl.cc/xlMqL5
你對城市美學、城市空間設計很有想法卻沒有資源? 或是想辦理各種提升市民對於設計認知、生活美學、關注多元文化、後疫情等設計活動卻苦無經費的設計工作者、團體? 快來看看設計補助怎麼申請,一起發揮臺北市的設計能量! 申請時間:即日起至112年2月28日止(遇假日延期至3月1日止) 完整資訊請至官網查詢:https://reurl.cc/rZ6zl4 一、為鼓勵民間各設計工作者、團體或從事相關領域者以城市美學、社會設計、空間設計及改造為目標,辦理相關設計規劃,讓設計思維導入市民生活中,發揮臺北市(以下簡稱本市)設計能量、都市價值及文化創意內涵打造城市特色,依據臺北市藝文補助暨獎勵自治條例、臺北市政府各機關(基金)對民間團體及個人補(捐)助預算執行應注意事項訂定本須知。 二、受理收件時間 即日起至112年2月28日止 (遇假日延期至3月1日止) 。 三、申請資格 個人:設籍於本市、成年且具有行為能力之中華民國國民。 團體:凡具臺北市營業稅籍證明之設計業者、國內登記立案,位於臺北市境內之法人、人民團體。依商業登記法設立之獨資、合夥事業體(結盟之產業界範圍不限臺北市之產業業者皆可適用)。 非本市市民、團體或持居留證之外籍人士:申請計畫須符合以本市為主題,或舉辦地點在本市之設計專案,惟個人申請者須為具有行為能力之成年人;團體申請者不包括政府、政黨、學校、行政法人等機構及其所屬單位或以其為主要股東或捐助人之組織;外籍人士須持有居留證。 四、補助項目(每一申請案應就下列類別擇一申請) 城市空間設計改造:針對城市空間,在既有的公私場域、設施或服務上,導入在地特色、創新技術或概念,提出具體創新設計或設計改造計畫。 市民設計教育推廣:以提昇市民對於設計的認知、生活美學、關注多元文化等正向思考議題為目標,訂定相關主題,推廣至各族群領域當中,使市民皆能參與。 五、審查方式 初審:由本局就申請單位提送之計畫書進行書面資料審查,檢視申請資格、各項申請文件是否符合規定,通過初審者將公告於本局網站補助申請、各項補助資訊專區,未通過者以書面或其他方式通知。 複審:由本局邀集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若干人組成評審委員會,召開評審會議,必要時得邀請申請單位列席說明。 補助結果將於審查結束經完成行政程序後,在本局網站公告,並以書面通知。 本局得視申請案之計畫內容,經複審會議指定補助項目。 六、補助經費說明: 個別受補助者之補助金額上限:依本須知補助之金額,為申請者舉辦或設計之相關活動與計畫所須經費之一部分。各補助案之補助額度,由評審委員會決議之,以不超過申請計畫總經費的二分之一為補助原則。 七、送件方式 (一)紙本送件:申請案書表一式2份,以單面印刷,以下列方式投送: 掛號郵寄(限郵遞):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西北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收。以郵局郵戳時間為憑,不得因假日郵遞延誤而提出異議。 專人送達(含快遞、便利商店快遞):於受理收件期間內之上班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送至臺北市市府路1號4樓西北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秘書室簽收。以本局收件時間為憑,不得因快遞或人員延誤而提出異議。 […]
你、我和街角的三角戀愛 文/圖 臺北市文化局 由StreetVoice街聲和左腦創意合作,將中興公園涼亭改造為〈愛情車站〉,用歌詞打進你的心 11月信義開展,持續探索臺北巷弄最生活的魅力 「2022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從過去10年豐沛的成果中醞釀構思,回歸街角遇見設計的本質,以「臺北繞個路」為策劃核心,希望大家拋開科技時代的效率思維,關掉手機導航,與三五好友一起繞進未曾走過的日常巷弄之中,感受存在於此的生活魅力與設計驚喜。 11月12日起在信義區的策劃,選擇國父紀念館以南、光復南路以東、基隆路以西,緊鄰繁華信義計畫區的三角區域,有四四兵工廠眷屬安居的四四西村(今忠駝國宅)、因四四兵工廠而生的光復市場聚落,與光復南路後段的住商混合區內新興的特色餐廳酒吧,隨著時代波動匯流而成如今充滿生機與趣味的日常感場域。 因此,策展單位以「你、我和街角的三角戀愛」為主軸,從中興公園出發,邀請創作者及團隊拆解「愛」的元素,創作出不同類型的微改造作品,讓民眾在街角發現各種愛的可能,也進一步認識並喜歡這洋溢人情溫暖的所在。 由設計團隊「溫度物所」以「與社區友好」的概念於國宅社區內打造出作品〈友好發生〉,透過親切、易理解的花卉素材,呈現在地的歷史與關懷。 跨界創作團隊 打造風格別具的微改造作品 本次信義區邀請的創作團隊,涵蓋平面設計、實體裝置、插畫、音樂社群平台以及劇團,陣容多元驚喜。策展單位左腦創意攜手最潮音樂社群平台StreetVoice街聲,在中興公園,將民眾休憩的涼亭改造為一座名為「愛情」的車站,在初戀、熱戀、失戀三座月台的專屬跑馬燈輪播著合作創作人的歌詞,打造貼近人心的裝置體驗。於活動期間開始,亦可在StreetVoice街聲音樂平台點播「臺北繞個路」精選歌單,讓音樂與微改造作品為你帶來新鮮感十足的信義街區散步體驗! 除了社區公園外,本次微改造範圍更涵蓋社區廣場、巷弄空間及信義區特色店家,讓創作者以各自擅長的媒介結合獨到的觀察,替作品注入生命力。無論是透過畫筆重新詮釋信義區名人國父如何在場館整修期間悠遊巷弄、品嚐美食的櫥窗設計〈國父遊臺北〉,或透過生態講師觀察採集,將出沒於信義區的動物和街景融入壁面彩繪的〈動物歡樂會〉,豐富多元的微改造作品,於信義展區驚喜呈現。 多樣體驗活動展現信義區活力與溫度 12月3日則再度邀請好評不斷的士林街拍工作坊講師鄭弘敬來到信義區,帶領民眾以鏡頭捕捉光復市場周邊的生活樣貌。當日亦有河床劇團帶來的肢體互動工作坊,將延續微改造作品〈跳舞!愛!跳舞〉的精神,邀請你舒展肢體、打破常規。多樣化的體驗活動,歡迎持續鎖定「設計臺北」FB/IG。 2022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展覽資訊 信義區:11/12-12/11 鎖定「設計臺北」FB/IG,掌握街角最新資訊 更多街角遇見設計動態,請掃描「設計臺北」QR code
2022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10月登場 文/圖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2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視覺 街角十年,以設計遇見有態度的生活 自2012始,臺北市政府透過一連串的設計行動,以柔軟、跨領域的方式探討街道美學、社會議題,激發思考與對話,「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計畫因應而生。各領域的設計師、創作者、藝術團隊透過多元的設計手段與市民生活對話,試圖在日常的空間中,結合「美學」與「公民參與」,塑造一個舒適自在、有風格的生活環境。 隨著每年點滴的嘗試與累積,走過世界設計之都的臺北,逐漸凝聚一股由「下」而「上」的設計力量,這一股力量,不僅打開了市民對生活的各種想像,更鼓勵大家走入不同的街區,認識城市過往積累的豐厚紋理,以街道巷弄為始,感受街區的美好,並重新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設計行動,使得臺北一步一步往更宜居的美好城市邁進。 以軟性手法介入街區,重新形塑公共空間既有氛圍此作品榮獲日本2018 GOOD DESIGN AWARD及第十ㄧ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獎、金獎 十年街角,持續挖掘臺北巷弄最生活的魅力 十年來,從點(招牌、店家、住民故事)、線(街道、橋墩、公共場域)到面(設計串連、藝術主題策展),「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計畫用設計與創意,不斷擾動都市的設計能量。如2016「小招牌製造所」媒合設計師與店家,藉由雙方的觀點激盪,打造出新的招牌識別,讓單點的城市符號擁有更多可能性;而2017「士林捷運下廊道廢棄遊具改造」,以設計改造點亮橋墩下空間,城市廊道的生態也隨之轉換。這些嘗試,都替街區創造出不同以往的新意與美好。 撮合設計師與店家一起進行設計共創,重新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之物的注意 2022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從過去10年的豐沛的成果中醞釀構思,回歸街角遇見設計的本質,以「臺北繞個路」為策劃核心,希望大家拋開科技時代的效率思維,關掉手機導航,與三五好友一起繞進未曾走過的日常巷弄之中,感受存在於此的生活魅力與設計驚喜。 今年將規劃士林、信義雙展區,分別於10月、11月接力展出,除了邀集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創作者規劃精彩的微改造作品,還將搭配多元的市民體驗活動,邀請你在2022下半年,一同用不同生活哲學的思維和眼光,探索在巷弄內,最「臺北」的生活風景。 2022 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臺北繞個路 展覽資訊 士林展區:10/01-10/30 信義展區:11/12-12/11 更多街角遇見設計動態,請掃描「設計臺北」QR code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城市美學論壇 發布日期:111年9月7日 本案聯絡人:陳順穆 聯絡電話:27208889轉2276 臺北市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9/7上午在圓山花博爭艷館舉辦「城市美學專家學者座談」,本次座談特別邀請臺北市的城市美學顧問、市府相關局處副首長以及市民大眾,共同針對目前推動城市美學現況、需要精進建議及未來展望進行熱烈討論,最後由市府副秘書長兼美學辦公室主任李得全致贈感謝狀給所有與會的美學顧問。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李得全副秘書長在座談開場即指出,「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肩負研擬、整合、推動各項城市美學計畫的任務,並具有促進各個計畫交流整合以及跨局處協調合作的平台性質,更要具備有引入公私協力的功能,因此特別邀集美學顧問召開座談,聽取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市民大眾提供更多的具體建議」,李得全副秘書長進一步表示,臺北市推動城市美學除了要針對公共環境的硬體設施再優化之外,同時也會兼顧對市民切身有關的公共服務及公共活動等軟體層面再升級,並且對於全民公共參與推動城市美學部分,也會特別看重。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參與座談的每一位美學顧問都針對臺北市目前推動城市美學需要檢討精進與未來展望,提出各自專業的看法與建議,另外也針對「政府端制度面的困境」、「面對民意需求與美學專業應如何取得平衡」及「美學教育應從小深耕」等相關課題進行熱烈討論。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美學顧問當天除了參加美學座談之外,也順道參訪「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以瞭解臺北市各項建設計畫藍圖與願景,並對城博展覽導入設計美學的創新思維表示肯定。對於城博展覽內容運用當今數位科技、實體模型與多媒體互動設施,提升觀賞的趣味性與參與感,也給予極高的評價,並期許臺北市能引領全國擘劃出較先進的施政政策。城博現場陸續有各地參訪團、市民及學生陸續進場參觀,歡迎市民大眾即日起至111年9月11日前往參觀「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各項詳細資訊可至 活動官網 (https://cityexpo.taipei) 查詢瀏覽。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
臺北市自2016年舉辦世界設計之都後,陸續在捷運系統、市場改建、社宅興建等重大市政建設計畫,分別邀集府外專家學者組成各專案美學小組持續優化各項政策推動,且都有獲得初步的成效。 臺北市政府為進一步推動及落實城市美學政策目標,有效整合資源,並做為跨局處合作及公私協力的推動平臺,於111年特別設立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 >> 認識我們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城市美學論壇」-壹電視媒體採訪
本年度設計補助自110年11月1日上網公告至111年2月7日截止投件,共受理申請件數為34件,通過初審排入複審會議為34件,獲補助件數為17件,補助總金額為新台幣570萬元,另,本年度共計2件備取申請案,如正取申請案撤案或其他因素失去正取資格,則由備取申請案依序遞補,補助金額為新臺幣17萬元整。補助及備取名單詳如附件「111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計畫結果一覽表(正取)」、「111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計畫備取名單」。 有關111年度獲補助案之結案核銷,因「審計機關審核團體私人領受公款補助辦法」已於101年10月11日廢止,故未來結案核銷須檢具獲補助項目支出憑證正本(非影本)辦理,並請依「支出憑證處理要點」規定辦理。 111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結果公告: https://reurl.cc/Rj52qe
Editor’s Note #跟著星星走 送給所有需要陪伴,以及渴望看見自己光芒的我們,讀過繪本《The Way to the Star》以後就有力量堅持心中所愛的事物,讓星光指引你,走到屬於你的地方。 黑暗很有意思。它意味著一切未知,甚至沒人說準多久會迎來天亮,所以我們就只是一直朝著遠處發光的北極星方位,步步前行。雖然這麼說,可當自己身臨其中時,還是會因為爬滿全身的不安,而躊躇不前。 面臨這樣的情況好幾次,彷彿困在囹圄,找不到要去哪、可以去哪。大家會稱這樣的狀態為「找不到方向」,人生、事業、興趣、戀愛、我們都曾發生過的。所以那夜,我拿起繪本《The Way to the Star》,想從中找一點星光。 畫面從小狐狸的睡前儀式開始。「月亮晚安,大樹晚安,小花晚安,星星晚安,獅子晚安。」牠一一問候道完,這時天上的星星卻悄悄地消失了,原來是天上的獅子覺得孤單、迷惘,所以決定下來尋找消失的星星。
Editor’s Note #永保初心 雪栗 Cheri 期許自己能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做個調配適當的捕夢人,並勉勵自己一直做個「做出好繪本的創作者」,為每個讀者奉上真摯滿分的心。 她笑起來時的酒窩,總是被說很甜很可愛。可能不會被大眾歸類在行動派,但她卻是想做什麼就一頭栽進去,瘋狂動腦找尋方法的人。「我會說自己像是一個捕夢人。」不斷朝著那抹光前進,一步步走向夢想之地,這樣的雪栗 Cheri 真的很帥氣。
Editor’s Note #為情緒解答 我快速翻讀著《怪物島》一書,上頭找不著任何文字留下的訊息,但我卻跟著其中的角色,展開一場歷經刻骨感知銘心的旅程。 一張地圖與「瞬間變成怪物」的傳單,為繪本揭開序幕。歷經長長的隧道,人們摸黑前進,下一幕搭上未知目的的船帆,該在哪處落腳都成了謎。我快速翻讀著《怪物島》一書,上頭找不著任何文字留下的訊息,但我卻跟著其中的角色,展開一場歷經刻骨感知銘心的旅程。
Editor’s Note #一生僅有一次的浪漫 無論繪圖或創作,對作者 CHIA CHI CHANG 而言就像呼吸一般,沒有什麼想不想,而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跟不能不做的事。 「我時常觀察自己與人相處時,所產生的每一種情感,其中包含細膩、強烈、矛盾和難以言喻的。每當感情遇到挫折時,我總會試圖釐清『感情中有沒有一種成功的相處模式?』,假如我能透過學習並養成良好的待人之道,那是不是就不會再經歷失敗了?」往返內心深處的自答,成了作者 CHIA CHI CHANG 孕育《怪物島》的念想。
2021年臺北街角遇見設計,以「文學」為引,以「厚臺北」為題,在11/5至12/5,於中正同安、中山雙連兩地同步開展。本次計劃邀請七組不同領域的創作團隊、藝術家、設計師,在書香洋溢的同安街區,有插畫家凱蘿、手寫字藝術家今晚我是手、詩人須文蔚及臺師大噴泉詩社、燈光藝術家張乃仁、聲音藝術家紀柏豪&融聲創意跨刀;而新舊交融的中山街區,則找來字型設計師宋政傑、插畫家Johnnp合作。他們分別透過繪圖、書寫藝術、戶外裝置等手法,在城市裡重新詮釋文學的多樣面貌。 左圖:本次活動在中正同安、中山雙連兩地,以「文學」為引,以「厚臺北」為題,展出共17件微改造作品。 右圖:每件微改造創作旁皆有說明牌,民眾可掃描QR Code了解更多創作資訊。 以色彩與書寫描繪 揭露同安街深厚文學底蘊 從古亭站2號出口上來,拐個彎便能看到悠長的同安街,往下走幾步的南昌路口轉角屹立著棟歷史悠久的十普寺,在寺方沿同安街的牆面上,插畫家凱蘿以「重現舊日風光」為出發點,搭配誕生在同安街區的經典文學出版品,創作出三連幅作品《記憶切片》。柔和鮮明的色彩中,第一幅可見舊日新店溪畔遊船與休憩風行的熱鬧景色;第二幅則是前身為日式料亭的紀州庵古蹟;第三幅則走進文人書房,重現過往出版業興盛蓬勃的樣貌。 圖說:《記憶切片》三個分割畫面,就像同安街區不同年代的橫切面,每幅作品暗藏一個年代密碼,可從感受百年時光在此層層堆疊起生活的厚度。 再往前過了晉江街口,右側即為1959年成立的臺北聖道堂。手寫字藝術家今晚我是手由此為始,在同安街沿線以其獨特的字跡,詮釋徐鍾珮、余光中、王文興、舒國治、房慧真等創作者描繪此地的經典段落。搭配不同材質,突顯手寫字的獨特質感,讓人駐足之餘不僅能感受書寫的溫度,亦能對此地深厚的文學底蘊有所感觸。 圖說:同安街沿路都能看見藝術家巧手書寫同安街區的文本段落,異材質的使用凸顯了溫度與同安街的文學底蘊,圖為藝術家在施洛德花園之創作。 吃吐司,讀好詩 讓人食指大動的詩意體驗! 本次計畫也與在地店家「TREES BREAD 古亭店」、「啼岸Vegan Resort」合作,以「吐司=讀詩」的諧音趣味發想,「用一片吐司的時間,讀一首療癒的詩」為概念,邀請詩人須文蔚、臺師大噴泉詩社從生活百態中提煉詩意,化作一件件結合插圖的詩文作品,在兩店的櫥窗進行改造;此外,店內也提供8款期間限定的「厚片讀詩」包裝,讓顧客來片吐司時,能同時給身心靈一劑香甜溫暖的補給。 左圖:與在地店家、臺師大師生跨界合作,以新詩結合吐司主題打造出別具風格的文學櫥窗。圖為啼岸Vegan Resort之店門裝飾。 右圖:展出期間還有8款限定推出的吐司包裝,讓顧客把能量與詩意帶回家。 凝聚在地情誼 以視覺和聽覺打造獨特文學地景 一路走到近街尾的施洛德花園,座落著張乃仁以街區編號命名的作品《87-1方櫃》。他以戰後初期台灣的常見的方櫃為外型取材,搭配輕盈柔和的色系打造出跑馬燈裝置,裝置跑動的文字呈現了工作坊、街坊鄰里的「同安」藏頭詩創作,洋溢著滿滿的在地人情。 圖說:藝術家張乃仁將在地居民創作融入跑馬燈,讓作品成為凝聚同安街區情誼的珍貴紀錄。 最後,在靜謐的紀州庵古蹟館,還有著由紀柏豪與融聲創意共同打造的作品《啟事》,這件以長廊為展演空間的聲音裝置,是從作家王文興的小說《家變》擷取靈感,並以街角工作坊的環境錄音、街區攝影成果和個人口白為骨幹,結合視覺、聽覺和物理空間的氛圍,重新詮釋小說中如詩歌般的重複句與雙線交錯倒敘節奏。 圖說:結合了視覺、聽覺和空間氛圍,《啟事》讓人動用不同感官重新認識王文興的代表作品。 以文字和煦點亮月光森林 在中山探詢文學家的時尚趣味 在新潮與懷舊共融的中山街區,字型設計師宋政傑以獨到的眼光捕捉此區的特色招牌文字,在心中山線形公園・月光森林中,將採集成果結合詩作,製作成一個個燈光和煦的裝置《街角文字》。詩文內容則邀請到在地文化品牌小日子赤峰店、詩生活書店、春秋書店、浮光書店,以及臺北捷運公司擔任選詩人,讓字型、文學與街區彼此相應和,替年末的心中山公園增添療癒內心的一點光。 左圖:與在地文化品牌合作,將設計結合街區字型觀察,打造出以文字療癒人心的文學招牌。 右圖:《街角文字》在心中山線形公園・月光森林點亮療癒內心的光。 […]
英張的兒時記憶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展開,如那年代的學生一般,下課回家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視看卡通,《美少女戰士》、《夢幻遊戲》陪伴著她的學生生活,「我就是很普通啦。」英張這樣子說。
有人說,藝術是人類心靈活動的具體呈現,對於榮獲2016年金漫獎特別貢獻獎的朱德庸來說,漫畫正是將對城市及時代的感受化作圖像通路,更進一步地,他「絕不畫沒有意義的漫畫」,在朱德庸的畫筆下,圖像與文字行雲流水,並以「幽默」共振出城市海嘯,捲走鋪蓋已久的時代面紗。
拿下第32屆金曲獎最佳MV獎,同時參與各種跨界設計合作,要說當代的斜槓代表人物,王宗欣當之無愧。dosomthing studio創辦人、新媒體藝術家、品牌顧問、策展人、創意總監…等多重身份,王宗欣爆炸性的創作能量,根植於藝術、動漫與街頭。
位於西門町的萬年大樓是模型玩具市場的一大指標,其中萬海東年更是在此屹立30多個年頭,密密麻麻陳列於架上的玩具,隨著時代潮流汰舊換新,現任萬年東海總經理劉宏威是見證者、也是親手輪替玩具的經營者,侃侃而談玩具產業的演變觀察。
「像個小孩毫無目地的跑到全身大汗,才是世界上最熱血的事啊!」這是塗鴉兼玩具創作者SONG頌君,於IG發表公仔「堅強少年」動畫時所發布的一段話。從這句話中,看見頌君在作品中投射的自己,有點傻勁、卻飽含真心,「能不能流行起來就是看運氣,但一定要充滿故事,絕對不要四不像。」
近年來,台灣許多獨立遊戲製作團隊紛紛推出話題性與精緻度兼具的作品,像是「赤燭遊戲」團隊打造的《返校》等,便在台灣掀起一陣討論旋風。然而,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只需要具有創意力與執行力的製作團隊,更需要有效促進團隊間交流的討論平台,而「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Taipei Game Developers Forum,TGDF)共同發起人林容生,正是促進遊戲社群交流切磋的幕後推手。
《西城》、《萬華世界》、《再見了,萬華電器街》各種台北西區的生活小事,李政道都用自身視角及語彙,紀錄著不該被遺忘的市井故事。李政道,4A廣告創意人出身,一位會跑去租書店收漫畫、聊起漫畫停不下來的人,關於漫畫,他有好多事可以說。
紀柏舟,MANGOWORK光之塔動畫事業負責人,台灣少數2D跨3D的全方位動畫創作者。2011年作品《光之塔》於國際獲得廣大迴響,共獲得28項國際獎項,入圍與放映超過80項國際影展比賽;2016年受邀擔任金馬獎視覺藝術總監,片頭動畫以一幅超現實的魔幻畫作結合動畫技術,建構出不停運轉的電影世界,全系列作品為典禮美學帶出全新高度。
午後的斜陽透過落地窗灑進房內,輕輕地覆蓋在散落各地的漫畫書籍、髮飾小物、圖像海報。一旁的工作台凌亂而有序,窗簾半遮的陰影處,百合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簡稱「星期一」)埋頭在電繪板上東塗西抹,筆尖撫過之處所留下的線條,交織成生命,抽出細膩而饒富層次的情感絲線,編織成「百合」圖騰。
一個人的才華可以拓展至什麼境界,或許可以從創作者 姜振台(阿推)的身上找到答案。他不僅打開台灣讀者對科幻漫畫的接受度,同時也推動潮流文化的發展,在名為阿推次元的宇宙中,為讀者引進充滿創意的世界觀。
Editor’s Note #談遺憾和失去之書 逝去的悲傷縱然很長很遠,但曾經相處的片段,卻是時間怎麼也帶不走的,希望《我的阿嬤;關於她》能撫平你我的傷痛,為每個曾經歷別離的人給予安慰。 我們總在不斷的獲得、失去,然後從中想抓點什麼,無論慰藉也好、安撫也罷,想著自己或許還能留下些什麼,尤其親情。 誰都多少曾面臨親人驟然離去的場面,儘管過去見上幾千萬回,等到真正要說再見的時刻,還是難以做好準備。這樣的悲傷是浩大的,而遺憾也是綿延不斷的,在我讀《我的阿嬤;關於她》時,總有這樣深刻的感受。 ・第一章:回憶的展開 《我的阿嬤;關於她》是一本超越時代、前半部以回憶帶入,後半以日記的形式表現的繪本。故事從作者 Huiyu 經歷阿嬤的離開說起,她一開始不敢面對阿嬤的離開,也不願去看她留下的物品。直到三年後,時間沖淡了悲傷,Huiyu 打開了阿嬤的衣櫥,找到了那一件帶有藍色綠格紋的墨綠色大衣。
Editor’s Note #從內觀出發 過去那個懵懂的 Huiyu,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成為創作者,她一路來走過瓶頸與顛簸,最終還是堅持拿著最愛的畫筆,持續地做出引起觀者迴響的作品。 感情真的很難一一言語,尤其親情。有時像米白的毛線,柔軟綿延,有時又像打結的耳機線,雜亂難解。可是這就是血緣吧,一種即使分別兩地、天上人間,相處的過往片段,即使瑣碎依然會保存在某個誰的心裡面。 如此深厚的親情,Huiyu 也曾擁有過。她記得自己在告別式的當天,像要把ㄧ生的眼淚送給阿嬤一樣,哭成淚人兒。「眼淚以後,我能為她留下什麼?」這成了 Huiyu 一直記在心裡的使命,直到 2021 年得以結成果 ──《我的阿嬤;關於她》, 一本全手繪的圖文繪本。
Editor’s Note #美好依然如故 以繪本裡的女孩作為你我心中的影子,展開各自的心路歷程,從中找回舊時的印記,即便面對遺憾也能試著與過去的自己和好。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讀著繪本《聽,有條河流在唱歌》伴隨著這段耳語接續著畫面一篇又一篇。回味序章,作者提及想藉由畫中的女孩,引領觀者倒轉至孩童時期的回憶,當年我們都是那個既善良又無所畏懼的小小少年,在未知與恐懼尚未到來以前,做自己最勇敢的英雄。
Editor’s Note #時間是無盡長河 《聽,有條河流在唱歌》是繪本,也是一本圖文詩,隨著故事主角的歷程,將思念化為一幕幕過目不忘的風景;創作者秀佳希望藉此帶領讀者,步步走向自己內心的角落。 我是蔡秀佳,曾經我想給這本書的書名取為《一段記憶》,想用圖像來表現,記憶和時間就像一條流不盡的長河。書裡的畫可以說是「片段記憶」,而畫作裡的空間像不斷流逝的時間,我們則在記憶的長河裡不斷移動視點。 有時平視、有時俯視,有時近、有時遠 有時清晰,有時模糊
【臺北市文化局 | 2021臺北時裝週時尚秀徵件活動入圍揭曉】 「2021臺北時裝週」期待以多元展演形式,結合創新數位、藝術表演與流行音樂,共同目標皆為扶植臺灣新銳服裝設計師並提高國內外的能見度,引領時尚新世代前進下一站。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之2021臺北時裝週時尚秀徵件活動,於6月11日進行評選,設計師皆精湛展現與詮釋品牌作品,不分軒輊;主辦單位為鼓勵並扶植臺灣新銳服裝設計師,提供更多元化的展示平台與機會,經過評審委員們多次討論,選出4位優秀的時裝設計師,獲選名單列表如下。
【 110年|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 】 110年的設計補助開跑囉! 如果你對城市美學、城市品牌設計有特別的想法,希望提升大眾對於設計工作者、團體的社會關懷,又或是想辦理各樣設計活動卻有經費問題的煩惱?別忘記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申請設計補助,一起打造專屬臺北的設計之美! 申請時間: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0年3月31日止。 完整資訊請至官網查詢:https://reurl.cc/x0zMee
從2012年開始,臺北市文化局開始了一系列「臺北街角遇見設計」,透過設計師、藝術家那柔軟細膩並極富巧思的心,為人們習以為常的城市風景打出一盞盞滿是趣味想像的燈,讓人們能發現隱藏在市街巷弄裡的美好。 這回,多元風格的藝術家們來到了萬華,要以幽默的作品,讓「臺北笑一下Chill Tāi-Pak」。無論你是文青系、網紅派或親子派等等,都能在這裡頭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幽默角落。
每天,我們都走同一條路上班、上學、接送小孩、逛街買菜,平實而努力的臺北市民為了生活不停打轉,街上的風景常常無暇細看。但你知道嗎,那些看似熟悉的街角,也可能有著可愛有趣的小事物──「2020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 臺北笑一下Chill Tāi-Pak」集結多位藝術家的巧思,以富含歷史記憶與當代野性的「艋舺」(中萬華)和「加蚋仔」(南萬華)為基地,設計出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作品,無論是白天或是晚上、寫實或是抽象、西方童話或者東方吉慶風格,都已好好藏身在街角,等待大家前去探索!
2016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正式接管「龍山文創基地」,由於地段坐擁捷運龍山寺站交通之便,四周還接壤了清乾隆時期龍山寺、咸豐年間青山宮、剝皮寮歷史街區、新富町文化市場以及青草巷等新舊文化場域,讓這個以扶植在地文創為主軸的「龍山文創基地」,有著絕佳發展潛勢。 經歷了三年胼手胝足的草創期後,龍山文創也因古蹟輻輳、藝文薈萃的獨特性以及文化局積極與在地資源合作下,現已蛻變為一處鑄鎔古今風華的城市空間,並引入包含本土漫畫、街頭藝術、玩具公仔、電影、傳統戲曲和文化等多元類型的文創團隊在此耕耘。
高二那年,我在洗澡的時候意外摸到自已左胸的硬塊。正值懵懂、青春年華的 17 歲,誰懂得困難的婦科知識?更不會想像「癌症」這樣聳動的字眼會出現在我生命中。
你是否認識這樣的人?他們總是看似淡定, 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神秘;他們深思熟慮,比起閒話家常更喜歡深入的對談;他們遠離人群, 比起和同事們聚餐,更享受一人獨處的時候,安靜的空間對他們來說就像氧氣一樣重要。 創作者董致均在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和同儕有些不同,有時會成為他人眼裡的不合群,就算身處人群之中,還是想保有獨立不被打擾的空間,若長時間處在「無法自在呼吸」的狀態,就會顯得焦躁易怒。直到他看到 TED 的演講(Susan Cain:內向者的力量),長期糾結的苦楚終於找到出口,這才明白其實自己並不孤獨!
「我不想成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Jimmy Lee 告訴我們。 不愛唸書的他,又比同年齡的小孩更早知道自己的喜好,深感格格不入卻又不甘成為端坐在方正教室裡中的木頭人。「所以我想找到容身之處,證明自己。」 在不被允許「不一樣」的環境中長大,Jimmy 遭到同儕排擠、師長笑話,父母更是不理解他想踏入藝術領域的決定;周遭那些小看他的眼光沒有打敗他,卻成了他不願意妥協的力量。
從孩童時期長成大人的過程,經過無數的叨叨擾擾、兜兜轉轉,度過幾次懸崖勒馬、遇見幾次燈火闌珊;人生路上的每一步,我們不是重重踩下,就是輕巧踏過。而每一回的經歷,除了成為淬煉自己的養分之外,也成了天地間的故事來源。 「也許會 有一天 世界真的有終點 也要和你舉起回憶釀的甜 和你再乾一杯」這是五月天〈乾杯〉裡的歌詞,說得是人生、談的是友誼、講的同是緣分,而這本匯集許多人共同記憶的插畫故事詩集《一期一繪:詩物語》,蒐集了那人間的喜怒與哀樂,化作為頁頁篇章,乘載著我們幸福的日常片段。
我是《我們家的冰箱》的作者 RONG,這是我初次嘗試的繪本創作。對於平時很常畫單幅插畫的我來說,像繪本這種一系列的插畫說故事很具有挑戰性,過程中反覆修改了很多次才有現在的作品,在畫的過程中對於創作有更深的感受,這次的繪本的內容是在講一對個性截然不同的姊妹相處故事。
讀著繪本《我們家的冰箱》故事主線圍繞在個性不同的姐妹倆身上,藉由生活物件「冰箱」,扣緊親情間的暖心陪伴;這不禁讓我想起樂團五月天的歌曲〈洗衣機〉,同樣講述家人的相處與陪伴,以輕快曲調、貼近日常的歌詞,唱盡全天下母親的無悔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