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ORE POSTS TO SHOW
最新消息
:::
愛情是盲目的!若是不小心墜入愛河,想要逆游上岸、全身而退是很困難的,但多數人仍想放手一試。繪本《你被愛情小魔遮眼了嗎?》由故事創作者其樂 Mi 與繪畫創作者 RAE 攜手完成,內容刻畫瑪特和阿頓這對「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好友互動,並從中探討兩人關係裡的愛情心魔。
臺北市政府城市品牌小組,開啟城市品牌再造的進行式。 這個全臺各地政府少見的組織,著手翻轉公部門美學,從臺北燈節到紅布條文化,關於打造臺北這個城市品牌,他們想做的,比想像更多。
今年,臺北文化獎邁入第24屆,以「長期關注社會設計、文化多元、促進文化資源平等」為獎勵方向,選出4組獲獎得主──深耕芭蕾本土化30年的台北首督芭蕾舞團、致力於音樂推廣的大提琴家張正傑、投身城市改造的建築師龔書章,以及對臺語流行音樂影響深遠的寶島歌王文夏。 4組得主,摭取不同的表現形式,以年為計,為文化層積底蘊。這些文化火炬手面貌如此不同,才能造就臺北深厚而多元的迷人風采,以下,且來看一看得主們在各自的擅場中,活出什麼樣的模樣。
小時候在賣場或是柑仔店裡看到扭蛋機,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想試試手氣,挖一挖口袋裡僅有的幾枚銅板,下一秒全心投入在充滿期待又未知的機台上;扭蛋一路伴隨兒時記憶至日後的療癒消遣,每一回滿載希冀的神情,盯著機台裡的它,小心翼翼轉動把手,一切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小到大,關於龍的故事流傳甚多,古今中外都是。而我們總是對於傳說裡的龍,充滿好奇、想像、敬畏甚至害怕。也因此,龍的未知與可能,成了許多創作者良好的題材,使其可以毫無框架的想像,去發想任何時空背景、敘事脈絡一段關於龍的傳說。 而《月昇山谷》,就是近期我愛不釋手、關於龍的故事。此次榮幸訪問到繪本的兩位創作者 ── 暢(文字)與塵(圖像),透過細問才知曉,原來此故事不僅是神話為基礎,更是一場以時間為命題的哲學思辨。
Dora 原來是個平凡的視覺設計師,擁有很宅卻又喜歡旅行的矛盾個體。她踏入社會工作的幾年之間,一直都試著玩玩畫畫這件事,而在一次玩彩水墨水時,不小心將一滴橘色顏料滴在畫布上,她將錯就錯用畫筆隨意勾勒,便畫出一隻名為「一首獅」的小獅子。她卻沒想到,這隻橘色動物卻是改變她生活的重要關鍵。
我是平安,在倫敦進修插畫期間,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繪本《The Calling》。從素描本上抽象模糊的筆觸慢慢成長為一本完整的繪本,這個故事一路陪伴我走過了兩年。 我一直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在很小的時候我便找到了熱愛的事物:用畫筆在紙張上隨意塗寫,對我來說便是純粹的快樂。只是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勇敢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起未知的冒險,我更傾向選擇那些被計畫好的、規整的道路行走。 聽別人絮絮叨叨說自己的故事,嚮往他人眼裡的風景,在數字和排名裡找存在價值;一路跌跌撞撞地長大,卻始終無法抵達理想中的那個遠方,也從沒有人教過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The Calling》就是在反覆的失足和落空中誕生的。
昭和町,曾經聽過這個地名、曾經還以為是位於日本的地區,後來才知道,昭和町原來離我們很近,他就在臺北,只是被留在上一個世紀。 如今的昭和町,早已因為地區的劃分而散,徒留些許歷史的痕跡,落在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之間,當我們漫步這些街區,便會不知不覺地走進屬於昭和町的回憶。
歷時17年規劃設計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即將於9月正式開幕! 從發想到興建完成歷經17年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Taipei Music Center),即將於9月5日正式開幕!這座外型如寶石般璀璨,由三大場館表演廳、文化館和音樂產業館建築組成的音樂殿堂,將集結表演、科技、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訓四合一功能,以成為全亞洲最好的流行音樂據點為目標。
創作《塑膠袋小兔的冒險》的作者 suyu 想透過一個可愛的角色、輕鬆的故事來訴說一個嚴肅的課題:環保。藉由繪本這項媒介,去傳遞真理與應該被關注的事實。
爵士樂於20世紀初從美國起源,直到90年代後才獲得臺灣大眾關注,如今在培養樂迷和樂手兩個層面,都已有逐漸穩定繁茂的發展:例如臺北爵士音樂節的豐富展演活動,每年都吸引許多熱情樂迷一同搖擺;國內各大學陸續開設爵士樂相關課程,以及政府和民間各單位舉辦的音樂營、講座等等,都讓臺灣爵士樂教育逐年深化。
文/圖 — 臺北爵士音樂節提供 爵士‧城市 臺北的時代爵士 談到爵士與城市,我們想到紐奧良、看過芝加哥、到了紐約而嚮往著哈瓦那,這些代表爵士樂門面城市的共通處,絕不是每天有多少爵士夜現場現樂聲,或是多少爵士好手能單獨撐起的文化場景,話說20年代是爵士樂的黃金時期,而後40年代掀起狂潮,也許能瞥見在多元族群碰撞下深耕茁長的音樂文化發展,在「那個時代」裡,爵士樂可能會在城裡埋沒,也可能是一群「即興」爵士樂手的本地創作,進而出現了這些城市的音樂樣貌。 此刻,臺北,正在歷經這個美好的過程,說走就走的爵士演出、百家齊放的爵士作品、踏實穩紮的爵士音樂教育,潛移默化著大眾品味,若干年後,提起臺北爵士音樂發展,「2020」年代,將是不能不提起的一個十年!
只要有藝術之眼,即可看見生活的美,也能在生活中創造出美。而如此與眾不同的眼光如何培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7年開始推動「美學教育扎根計畫」,年年以兒童為主角,在不同面向上植下美學種子,去年從美術館概念延伸教育想像,而今年,文化局委託沃沃美學規劃,將生活美學實踐的目光聚焦於親子之間,在龍山文創基地設立了「小美學校」。
2020臺北時裝週時尚秀徵件活動開跑 【2020臺北時裝週 | 時尚秀獲選設計師名單】 「2020臺北時裝週」即將開跑,期待以多元展演形式,結合創新數位、藝術表演與流行音樂,共同目標皆為扶植臺灣新銳服裝設計師並提高國內外的能見度,引領時尚新世代前進下一站。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之2020臺北時裝週時尚秀徵件活動,於7月2日進行評選,設計師皆精湛展現與詮釋品牌作品,不分軒輊; 主辦單位為鼓勵並扶植臺灣新銳服裝設計師,日後更多元化的展示平台與機會,經過評審委員們多次討論,原定徵件選出4位優秀的時裝設計師,現新增加2位名額,共計6名獲選設計師及品牌。 【獲選名單】 王子欣 Claudia Wang 李維錚 JENN LEE 夏筱琴 AISH 黃聖堯 shen yao 劉子超、劉燕純、林宏瑜 UUIN 簡國彥 BOB JIAN 【備註說明】 以上依獲選者中文名姓氏筆畫排序。 2020/7/8(三)公告後,2020臺北時裝週工作小組將於當日以E-MAIL、電話聯繫獲選設計師與品牌,並通知後續合作細節。 […]
【2020臺北時裝週 | 時尚秀徵選活動】 【活動宗旨】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為扶植臺灣新銳服裝設計師,將提供臺灣新銳設計師展演 2021 SS 系列作品舞臺,結合創新數位、藝術表演與流行音樂元素,以專業國際規格打造 2020 臺北時裝週服裝秀;邀請臺灣藝人名人、各大媒體與社群行銷宣傳,幫助臺灣新銳設計師品牌提高能見度,同時有發表展售作品的機會。 【徵選活動說明】 2020 臺北時裝週將透過徵件方式,讓更多有才華的設計潛力新秀,能夠在時尚秀展露才華。 主辦單位將徵件選出 4 位優秀的時裝設計師,其設計成品將於臺北時裝週之「時尚秀」及「臺灣設計師快閃店」分別進行展示。 「臺灣設計師快閃店」以主題策展形式,突顯設計師品牌的核心精神與風格特色;「時尚秀」結合創新數位藝術表演與青潮音樂元素,以及錯落在城市各場域的周邊力量,透過完善規劃的宣傳管道,將臺灣時尚設計師及在地品牌推向國際。
109補助獲選結果公告 【 109年|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獲選結果公告 】 感謝所有申請的創作者,有您們的參與,讓這座城市充滿活力以及設計力! 恭喜所有獲選者,期待未來的設計活動,有了您們的創造力,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 本年度設計補助自108年12月31日上網公告至109年3月31日截止投件,共受理申請件數為36件,通過初審排入複審會議為33件,獲補助件數為17件,補助總金額為新台幣570萬元,補助名單詳如附件「109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結果一覽表」。 有關109年度獲補助案之結案核銷,因「審計機關審核團體私人領受公款補助辦法」已於101年10月11日廢止,故未來結案核銷須檢具獲補助項目支出憑證正本(非影本)辦理,並請依「支出憑證處理要點」規定辦理。 .109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結果公告:109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結果一覽表 .完整資訊請至官網查詢:https://reurl.cc/arR5X7 #設計補助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 #城市美學 #設計城市品牌 #提昇市民關懷
在臺北,如果有個周末閒暇無事,想為平淡日子添增色彩,怎麼能不想到既草青湖綠,又滿載創意驚喜的松山文創園區?在這裡,最能彰顯這塊場域活力與魅力的,莫過於2017年成立,由創作者、新創品牌與成熟微型文創業者共同構築的夢想藍圖空間──「松菸風格店家」。
被譽為「新東方花藝美學大師」的凌宗湧,他心中所認為的美來自於美好關係,不論是人與自然,或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自然而然就能形成一種美的能量。那麼對他而言,美好的定義又是什麼?「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全部聚集在一起,應該是最幸福開心的日子」凌宗湧靦腆笑著回答這個問題。
松山文創園區的場域品牌松菸口,創立至今已逾一年。其所在的歷史場域裡,路人來往相聚閒憩,美學展演、風格選物、創意實作都在這裡發生,儼然讓這個老空間重有了活力。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邀請當初合作操刀視覺識別及空間妝點的設計師方序中,一同回到這裡來看看它現今的模樣,並且從這個小聚落延伸到整個臺北,看他的設計靈感所在。
臺灣圖文創作軟實力揚名國際,不論在波隆那插畫展、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都有優秀成熟的作品備受肯定,但回到臺灣的出版市場後,卻因為層層考量導致出版計畫不了了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有感與此,從去年起規劃一系列ACG主題展覽及活動,並推動「圖文創作扶植計畫」,與累積三年圖書企劃與出版經驗的媒體FLiPER合作,協助多位原生IP創作者完成五項出版計畫。
街頭藝術一直是大城市中的另一種風景,也是許多藝術家表達的管道,更是獨創一格的藝術形式,街頭塗鴉文化為城市增添了嶄新面貌,原本索然無味的外牆經過塗鴉後,充滿了藝術氣息和獨特風味。在臺北,也逐漸開始重視街頭藝術家,在許多大街小巷中,也有許多特色塗鴉抓住眾人的目光,成為臺北另一種熱門打卡景點。
提起街頭藝術,很多人也許會聯想到塗鴉(Graffiti),最初它是一種對社會表達不滿的捷徑,所以一般人對於街頭塗鴉都帶有反叛、違法的刻板印象,然而現在的塗鴉還多了藝術性的價值,這種在街頭展現的藝術形式慢慢被大眾所接受,如今,塗鴉甚至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代表,有些地方甚至因為擁有與眾不同的塗鴉而成熱門觀光地,現在就來看看這些城市所展現的塗鴉藝術魅力。
小時候,我們都幻想過自己長大的樣子。那時候的我們,天真無畏,大言不慚。然而不知道從什時候開始,我們變得畏縮、懷疑自己。為什麼我們不再相信? 於是我們創作了小郵差歐彼兔這個角色。 歐彼兔來自神祕的貓頭鷹郵局,只要把夢想寫下來,寄到貓頭鷹郵局給未來的自己,夢想就會實現。每逢月圓之夜,貓頭鷹郵差將飛越雲海,找到流浪的島,把信送到當初寄信人的手上,提醒人們不要忘了和自己的約定。
歐彼兔是一個象徵愛與勇氣的角色,是繪本《雲海上的小郵差》的主人翁;而繪本則是如遇和阜小金的共同創作,兩人因工作結識,之後共同創立了動畫公司,直到現在。訪談這天,如遇時而大笑時而感性,這樣的感情豐沛的她,是《雲海上的小郵差》的故事編劇,而她的夥伴阜小金,安靜沉穩,是負責將她的想像世界畫下來的繪者。
近年來,自媒體躍升為年輕人最嚮往的夢幻職業,直播內容越來越多元,要如何在自媒體時代殺出一片天,除了要堅定創作初衷之外,還要跟緊話題風向,才能讓人印象深刻。有好的創作內容,也需要運用科技豐富作品內容。為了讓自媒體影音內容能朝更專業化的發展,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龍山寺捷運站地下街的龍山文創基地,成立了「數位內容實驗場」,提供創作空間及專業影音設備,可讓自由創作者及相關科系學生運用之外,占地20多坪的場地,也是製作公司、學校、個人進行節目錄製、攝影棚體驗、個人直播的最佳選擇。
【 109年|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 】 109年的設計補助開跑囉!如果你對城市美學、城市品牌設計有特別的想法,希望提升大眾對於設計工作者、團體的社會關懷,又或是想辦理各樣設計活動卻有經費問題的煩惱?別忘記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申請設計補助,一起打造專屬臺北的設計之美! 申請時間:自即日起至109年3月31日止 完整資訊請至官網查詢:https://tinyurl.com/ulwvbvz
我們是《集錦・吉錦》的創作者吉文考古,《集錦・吉錦》是一本從吉祥圖案及文化為出發、以印花為設計的書籍。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後,我們回想起接觸印花設計的一開始,是在學生時期選修的染布課程。當時我們以金魚為主題設計了一個圖案,雖然練習成果還稱不上是印花,但是算是我們接觸印花藝術的起點。即使我們沒有專業的織品設計背景,但是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們開始印花創作的經歷。
週四舒適的傍晚,我們與由一對雙胞胎兄弟共創的插畫品牌 ── 吉文考古見面,而在這一小時的時間,揭開了他們手繪背後厚實的意義,更開始他們深耕於文化保存的第一鏟。 當我們拿起畫筆,便能在隨意塗鴉中尋得樂趣 彼此是小時候的玩伴,更喜歡在家中亂塗鴉。家人為了止住他們整日的嘰嘰喳喳,隨手拿著附近廢紙場的紙張想讓孩子安靜,於是吉文考古這麼開始了畫畫的起點。就這樣畫著畫著,到了今日都沒停下。
想把愛的人事物記下,是人之常情。我們在時間的進程、季節的變化之下,不變的是,隨手拿起手機,紀錄生活的片段這件事。而想替自己身邊的毛孩,記下日常的模樣和發生的趣事,除了拍拍照片之外,或許插畫也是個能永存的方式。接下來,我們為你介紹三位利用不同風格的筆觸,繪出毛孩們的各種模樣。 麥麥講:寫實爆笑,記錄有了毛小孩的前後對比 非常喜歡動物插畫家 John ,家裡養了 5 隻貓,2 隻狗,而他也時常用繪畫把生活裡的大小事,用特色風格的筆觸記錄下來。John 把他與狗狗貓貓的相處經驗,化成有趣的「前後系列」作品,在臉書發布後便獲得許多網友的喜愛,大家紛紛有同感表示:「沒錯!我也是!」 John 和 麥麥 |圖片來源:麥麥講 從 John 的作品中,主角常常是一隻可愛的黃金獵犬麥麥。10 餘年前,John 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把全身髒兮兮的麥麥帶回家,在生活了這麼久之後,他開始動筆創作,只為想給愛犬和自己一個永存的紀念。在每個作品裡,有點無奈又有點爆笑的前後對比,時常讓有養毛孩的人不禁莞爾一笑,逗趣又自然的寫實風格也是 John 爆紅的原因之一。 以前是戴手套吃烤雞,現在則是清理你的便便啊 |圖片來源:麥麥講 以前隨便吃肉,但是有了麥麥以後就不能吃這麼油了|圖片來源:麥麥講 對漫畫一直都有濃厚興趣的 John,選擇用漫畫風格和畫風,紀錄下他與麥麥的日常,彼此相伴的歲月與情感,從圖中便可讀出其中 John […]
流浪動物的生活,是我們身為人無法深切體會且了解的。我們看似關注這個議題,但真正能落實且幫助牠們的恐怕少之又少。浪浪們挨餓受凍,危機四伏的路上,他們會遇到多少的困難與傷害?「生命,是需要尊重的。」基於這樣的想法,故事作者佳穎攜手插畫家王芷涵,共同創作了《你知道我家在哪裡嗎?》這一本真人真事改編的繪本,想透過一個可愛趣味的繪本,讓人們品嚐更多幸福的滋味、學會珍惜每一個生命。 我只是想要一個家繪本內頁1 離開,只為找一個家 嘴裡咬著一顆石頭的 Lena,獨自一人走過一條又一條的街道。一路上,沒有人跟她打招呼,Lena 不斷想著:「是不是我看起來有點髒兮兮的,大家才不理我呢?」 我只是想要一個家繪本內頁2 Lena 想起自己住的地方,有小又亂,有時候她不確定自己身處的算不算一個家。她軟軟的心中,有一天響起了「找尋一個溫暖的家」的聲音,於是 Lena 決定勇敢地踏上旅程,決心尋找屬於她的幸福。 尋家之旅,最大的收穫是「愛」 展開尋家之旅的 Lena,在路上遇到了樹蛙。「你為什麼不回家? 」樹蛙問。「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裡。」Lena 這樣回答,有些濕透的毛、充滿的無助的雙眼,她只想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在哪。 我只是想要一個家繪本內頁3 走著走著,Lena 遇到一群在野餐的梅花鹿。他們邀請她一起坐下,先開心的吃頓好吃的。Lena 很開心,因為她飢腸轆轆的肚子終於不用再叫了!認識了許多梅花鹿朋友的她,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感動,帶著這份愉悅的心情,Lena 再次啟程。 我只是想要一個家繪本內頁4 […]
你能否想像,經過一整天工作或課業的轟炸、拖著精疲力竭的步伐回到家時,門後早已等著一隻望穿秋水、準備跳到你身上熱情親吻的狗狗,或是一隻柔情似水、期待恣意撒嬌的貓咪呢?光只是一個在腦袋裡的畫面,就覺得無比幸福。 我是繪本《你知道我的家在哪裡嗎?》的作者莊佳穎,這就是我成長的日常,也因為如此,我為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他們創作了這本繪本。
我是《Grandpa Santa》的作者 Jenny,而這個作品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繪本。在構思故事內容、創作以及繪畫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反思、自我探索與期許;因此希望透過這本書傳達給各位讀者,我從中領悟到的事:唯有用理解,才能找到愛的模樣。 如果存在這樣矛盾的事實 「如果聖誕老人,有一個討厭聖誕節的孫女?」這是我創作《Grandpa Santa》最初的靈感基石。接下來的每一個想法就如堆砌磚房那樣,一塊一塊、一點一點慢慢地把這個故事堆疊完整。這個故事以充滿矛盾的家庭背景揭開序幕,主人翁 Amia 是聖誕老人的孫女,照理說在聖誕節當天應該過著羨煞所有小朋友的生活,但 Amia 卻一點也感受不到節慶的歡樂,只因為爺爺根本不在她身邊,而這樣的聖誕節對於 Amia 只有無比漫長與寂寞而已。
應該所有人都曾經相信有聖誕老人吧?直到開始上學,班上出現忍不住戳破你純真幻想的討厭鬼,告訴你:「聖誕老人是你爸。」我確實以前也沒有想過聖誕老人的家庭背景,可能有兒子女兒或孫女等家庭成員,因為隨著迷思幻滅,就把這個故事拋諸腦後了。 當商人利用各種行銷手法大肆宣傳包裝聖誕節,鼓吹消費與享受的同時,我們卻少了關心身旁人的需要,不記得上次給家人朋友或同事一句祝福的話語是什麼時候。這樣的狀況讓我思考以新的眼光詮釋聖誕老人這個家喻戶曉的傳說,我開始構想一個可以給長大成人的我們,重新省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童話故事。
人人都喜歡美的事物,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美感的第一印象往往從視覺生成,像是顏色、比例、線條跟結構等等,這些都是美的元素,而美感教育該從何而起,要如何教導孩子擁有一顆對於美有感受的心?
「永續」是國際趨勢,在時尚界,更要追上這個潮流,你知道在臺灣也有新穎但成熟的永續時裝品牌嗎?臺灣新銳設計師征戰各大時裝週,並早已驚艷世界,你是否發現到這些臺灣之光? 先前,我們在〈新銳設計師齊聚2019臺北時裝週 打造城市時尚潮流〉一文,介紹了部分今年臺北時裝週新銳設計師時尚大秀中的臺灣設計師,讓我們接續感受臺灣時尚能量!
提到「時尚」二字,是否會讓你聯想到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義大利米蘭與法國巴黎的四大時裝週。從去年開始,臺北也開始有專屬的時尚盛事-「臺北時裝週」,第二屆的臺北時裝週以「Next Gen下一站臺北」為主題,在長達24天的活動期間,將時尚二字貫穿臺北東西城,展現臺灣自由豐沛的設計能量。 其中的新銳設計師時尚大秀,邀請了八個臺灣設計師品牌,他們一起集結在2019臺北時裝週,將自己想說的話透過伸展台傳遞出去,他們各自抱著何種理念,又是什麼支持著他們?讓我們一探設計師的能量爆發小宇宙。
看起來就像模特兒的申子芹, 其實是對流行時尚非常敏銳的服裝設計師。 Seivson不只概念性強, 版型搭上流行韓風熱潮, 傳遞新時代女人該有的時尚態度, 銷售上在日韓也屢創佳績, 今年更進軍東京時裝週,十足國際化。
曾經在時尚產業工作10多年的陳冠百, 對於社會環境充滿使命感, 進而從汙染最大宗的丹寧布開始, 倡導零廢棄時尚的概念, 走訪了全台灣無數回收廠、尋找原料, 再拜訪了許多社會福利機構與婦女 關懷組織,建構生產線。 「盡可能用回收布料與廢棄原料,透過幫助弱勢的方式,在製造時尚的同時也回饋在地。」
出身大稻埕世家的簡君嫄, 不但有非常完整的服裝創作資歷, 從小生活在布市的她, 對於面料的材質、花色還有再生布料開發上情有獨鍾, 她可以為了尋找植物染工廠或可再生纖維走遍東南亞, 只為了開發心目中最高品質的面料。
設計師謝怡君的風格是帶點甜美帶點奇異的怪怪美少女, 從她充滿粉紅色的工作室空間中,可以看出她的浪漫少女心, Sabrina說不喜歡為自己的作品設定成某一種風格, 唯一堅持的是希望透過設計傳達快樂、積極、正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