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尚設計師周裕穎—想當品牌設計師,不能只喜歡做衣服

臺灣時尚設計師周裕穎
周裕穎,他的設計理念緊扣中西文化衝突中的幽默與反思,擅長設計具有商業價值兼顧創意獨特性共存的作品,自2014年開始創立自創品牌 Just In Case(現已更名 JUST IN XX )開始,已經是臺灣當紅的時尚設計師,近年更與歷史博物館、臺北時裝週,甚至故宮合作。
有幸拜訪他位於大同區的工作室,映入眼簾是滿滿張牙舞爪、充滿氣勢的作品。非常有個性、率直的他,穿著自己早期設計的扭轉解構黑色毛衣,冬日冷冷的下午,剛坐下就是一罐啤酒,聽到我們問到他這一路來創立品牌的心得,他笑著說:「做時尚設計,其實大家都從非常小的地方開始,要說我也算是白手起家的北漂青年,《大佛普拉斯》最主要的取景地——高雄大寮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周裕穎說自己從學生時期就是在一間小小的房間裡,為一個夢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像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手作東西在 Pinkoi 賣,我學生時期就類似這樣,一路有很多累積才到現在有固定發表的系列。」
談到自己一路走來經營自創品牌的經驗,他認為做品牌(Branding)的概念跟單純設計衣服還是不太一樣,「大部分的人想像車縫一件衣服,放上自己的標籤,就是自己的品牌,我覺得不是,品牌最重要還是在定價策略。」
周裕穎解析道,「大家說奢侈品,其實就是『越多人聽過,越少人擁有』,勞斯萊斯或愛馬仕大家都聽過,但多少人實際擁有?所以不是說我生產一個東西出來,然後有個 Tag 說我有一個品牌了,我覺得這是很多人容易有的誤解。」
「某種程度來說,做品牌或做服裝對這個概念不了解,導致門檻很低,會變成的狀況是每個人都是文創設計師,每個人都是策展人,每個人都是藝術家」,這樣的邏輯不只是服裝品牌,也是整個臺灣產業共同面對的問題,他舉例說明:「像 HTC 的產品都超棒的,與競爭品牌相比下,規格票選常常都是第一的,但為什麼市佔率不是第一?問題出在沒有品牌架構與思維故事,這些東西是許多行銷人員比較容易忽略,沒辦法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跟感受的部分」。服裝設計領域,好看的衣服真的非常多,但成為服裝設計師,做品牌,不能只是喜歡做衣服而已。

周裕穎工作室一隅

周裕穎工作室一隅
臺灣時尚設計師周裕穎
想當品牌設計師,不能只喜歡做衣服
「品牌」的四輪傳動——設計、市場、產品、社群缺一不可
「設計不能作為成立品牌的全部」,周裕穎覺得時尚設計就是不同的齒輪相輔相成——設計、市場、產品、社群缺一不可。當這四個齒輪一起動,車子才會開始運轉,他分析「如果知道自己哪部分是弱項,就從另一方面去加強,像紐約時尚在設計、產品方面可能在全世界比沒有那麼強,但在市場、社群兩方面就數一數二,所以銷售跑起來很快。義大利時尚可能設計、產品超強,市場也很不錯,所以講到國際品牌 Gucci、Prada、Valentino 你都聽過,賺錢的都是這些品牌。」
「臺灣在這方面的思維其實是落後的,舉例來說一個新的歌手,出道前就已經將商業定位設定好,你要唱R&B、搖滾、小清新,要唱什麼類別,是先定位歌手的品牌,再去做商業操作。所謂的齒輪就是你要找出一個適合你的優勢。」
周裕穎說自己從米蘭剛唸書回來臺灣時,第一份工作是在〈PPAPER〉,當時從老闆包益民、胡至宜身上學到很多品牌行銷運作的邏輯,所以那段時間他開始精進自己,不論從大眾心理、行銷、市場、符號學不同領域的學習,對往後經營品牌生涯都很有幫助。
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 問題就是機會
我們好奇,「JUST IN XX」 創立品牌這一路上是否遇到過什麼困難,對周裕穎來說,其實年輕時就時常參加比賽,都有很好的成績,像他很年輕就在「Esquire」時尚創意大賽中拿下冠軍,比賽結束後卻發現自己就算贏得比賽,也對發展事業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連獎金和提供相關機會都沒有,領獎完上臺拍拍照就結束了。」
但今天在網絡這麼發達的時代,他認為真的不太一樣了。「現在社群你得了獎,就等於多了一個宣傳機會」。他認爲要做到跟別人不一樣,其實非常簡單,舉例來說,如何用不同素材來找到自己的特色,「我曾經用毛筆來寫自己的履歷,這樣的方式讓應徵公司不得不記住你這個人,才能在眾人中脫穎而出」,他笑著說:「其實所有操作都像是行銷策略,現在這世代已經不缺好看的東西,真正缺少的是酷的東西!」
對於在臺灣本地發展時尚產業,如何與國際品牌競爭,他的感想是「臺灣環境就比較像電影〈葉問〉,我幫你、你幫我,人情味比較重。從整體產業上來看,真的就是比不上國外,要進入真正高層次的生產,需要有多一些經驗進來。」他舉例說明,「你在臺灣土法煉鋼拍電影,等你去了好萊塢拍過電影之後才會領悟原來人家原來是這樣做的。」
「我們做設計都會遇到,一件好的作品不是你坐在桌子前面八小時就會自己生出來,有人八小時就可以做好一件衣服,有的人做八天都做不好一件衣服」,設計產業工時很長,像國外就會另類方式,如透過租稅來幫助設計產業。他認為與其把所有問題當問題看,不然把每個問題當作是挑戰,怎麼解決繼續往下就是破關,用另外一個方式來想,問題就是機會,「每個人都在這個環境,看你用什麼方式解決。」

周裕穎與故宮合作之作品,聯名登上紐約官方時裝週

JUST IN XX 2019春夏系列以《F@$HITION》為主題,運用大量歪斜的線條、大小縮放扭曲的變形圖案,以及明確的稜角及拼接斷落結構,來表現社群媒體上照片經過修圖處理後的詭異超現實和視覺不自然。

歷史博物館在常玉逝世五十年後首度對外授權,經過設計師巧思重新詮釋為潮流新品。
時尚就是做好小眾市場 作品賣不賣關鍵在銷售人員
「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去譬喻,今天你到一間麵包店,一定會有一個展示櫃,裡面放漂亮的蛋糕不論是水晶蛋糕還是皮卡丘造型蛋糕,你注意到蛋糕而走進店裡,但你買的是兩個基本款的菠蘿麵包,同理放在品牌,設計 Show piece,也絕對要有 Commercial piece,必須要組合在一起,才能讓別人來有東西買。」
周裕穎認為時尚設計的定位就是要把自己的小眾做好,『利基市場』(Niche Market)要做得很強,搞清楚自己的市場設定在哪裡,他分享日本的川久保玲在走秀的時候都是展示一些非常奇怪的衣服,量感很大的衣服,是那種「送你穿了連上捷運都進不了門」的衣服,但他懂得逆向操作,用一個很簡單的符號「愛心」去做大眾市場要的商品,並用大眾能負擔的價格去販售。
我們好奇周裕穎為什麼會對大眾市場這麼有經驗,他說因為自己曾經在成衣公司待了七八年的時間,「成衣公司都是看數字,一顆扣子四元,一個打褶多十元」,當時的老闆會對他說:「Justin(周裕穎),可不可以少一個扣子?可不可以後面少打一個摺?」他認為那段時間每天面對數字、面對市場,一路從這個環境過來,累積經驗,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認為臺灣時尚產業通常會把設計作品放在比較高的位置,但其實銷售人員的反饋對他而言是很好的參考,在以前上班的成衣公司「每一季我們的樣品製作出來,就會讓站第一線的銷售人員提供想法意見。他們能精準預估我們哪一件會賣?因為這些銷售人員知道市場要的是什麼。」
像是自己的學生在紐約專門為變裝皇后(Drug Queen) 設計衣服,推出後賺了非常多錢,就是因為這個市場有他的需求,甚至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有推出特別為比較矮的人設計服裝,或是川久保玲的 EVER GREEN 系列是專門設計給年長的客戶,這些例子都是抓住小眾市場,反而做出很好的成績。

周裕穎與眼鏡品牌Naughty Sunday合作,以翠玉白菜、快雪時晴等故宮文化元素設計新款太陽眼鏡。

周裕穎與NIKE合作,以NIKE原字意勝利女神為靈感創作裝置藝術
跨界合作不設限 我們不缺美的東西
周裕穎將設計作品結合臺灣在地文化,最早是從2014年與台南光彩繡莊的刺繡老師傅林玉泉合作的大人物慈善攝影展《夢想盒》參展作品,接著與書法藝術家董陽孜老師和史博館合作藝術家常玉的跨界系列成果也都很成功,吸引了故宮工作團隊的注意,周裕穎透過設計巧思將故宮與國寶們「在地化」、「國際化」、「青春化」,登上紐約官方時裝週,國寶變身街頭時裝,引起熱烈迴響。
他認爲有今天的成果,都是一步步能量累積。「我在思考這些多元結合的時候不會把自己定位為設計師,反而比較像廚師,把不同的形式、素材,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整合出一道美味的菜餚,我也不會去說老的東西、東方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運用一定都會是最棒的,像我近期就與臺灣當代藝術家、插畫家合作,我覺得反而越在地的結合,能創造出更出色的作品。」
談到自己去年(2018年)與臺北時裝週的合作經驗,他分析:「如果真的要長遠的做,臺北時裝週應該不要辦成一場像節慶煙火的 Event,而是建立出一個完整商業機制,才能真的幫助到產業走得長遠,活動能讓廣大民眾都接觸到時尚當然很好,焦點應該更聚焦放在服裝上,甚至品牌商業置入都可以做得很酷。」
裝備齊全之後才能跟別人賽跑 創新想像來自於日常的累積
成功的背後是不停的累績,對於年輕一代,周裕穎認為:「如果要給年輕設計學生一個建議,真的想做品牌,也許三十歲之後再來,先累積自己的人脈、網絡,想好養活自己的公司需要靠什麼、要賺錢要靠什麼,裝備齊全之後才能跟別人賽跑。」
周裕穎提起最近一次跟文博會合作的「Tattoo Your Fxxking Life」是台灣首次結合Runway 與 Presentation的服裝秀,模特兒,在台前能直接與觀眾互動,其實就是我們在國外的秀場上學習到的經驗。
周裕穎說自己其實是有點資訊焦慮恐懼症,喜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吸收知識,不管是 Podcast、雜誌、網路文章、書籍、Youtuber 都是他獲取知識的來源,平常每天早上都會看 BOF (Bussiniss of Fashoin),甚至會一邊做菜、洗澡的時候把知識性節目放著一邊聽,「我相信時尚設計師不該將自己侷限於當一個設計師,只有透過自己更積極去看到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做了什麼,有更多的刺激,才能夠有更創新的想像。」
JUST IN XX 品牌簡介
前衛街頭時裝品牌。品牌名稱來自設計師英文名JUSTIN,XX 像是一個繩結,也像是無限的符號。JUST IN XX 代表由周裕穎串起的跨界與連繫沒有極限。
JUST IN XX的時裝美學,緊緊環扣於中西文化衝突中的幽默與反思。『古今中外』這個概念多能於他所設計的系列中體現,每一季發表的風格,看似迥然不同,實際則以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等衝突元素,結合藝術文化貫穿品牌精神,融入符號學的設計邏輯,總是令人過目難忘。
口述/周裕穎 採訪,整理/早安@Morning Design 攝/早安@Morn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