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尚設計師汪俐伶—設計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 學會隨機應變是生存關鍵
汪俐伶與我們分享:「其實從去年底大概十一月我們就一邊辦秀,一邊在籌劃這個 Pop Up Shop ,團隊忙了一整年,今年(2019)年開始就能夠在麗晶這個場地做 Pop Up Shop 真的很開心,這裡都是一線品牌的商家,我們從籌備開始,周邊精品店家都來探聽,到我們做好整個感覺出來,目前他們對我們也都是正面評價。」,爽朗的俐伶也笑著說:「其實我希望顧客到我們這裡消費,也到旁邊國際精品選購,期待實體店能接觸更多元、年輕化的客群。」

設計師汪俐伶攜手植物裝置藝術家李霽、及設計家居品牌「層層生活」共同於臺北晶華酒店,B1麗晶精品商場中,打造期間限定的獨特藝術空間及品牌SHOWROOM。

整體空間中心的主視覺「江山雪霽」,是由藝術家李霽協助打造,精緻刻畫出立體的氣勢磅礡山嶺,覆以春池玻璃的環保玻璃粉裝飾為細緻粉雪沿著山嶺緩緩撒落,創造出白雪皚皚的冰晶效果,帶出 2019 春夏最新作品「粼光/淼漫」中白雪系列的服飾主題。

臺灣時尚設計師汪俐伶作品
臺灣時尚設計師汪俐伶
設計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 學會隨機應變是生存關鍵
放棄寄賣模式 建立顧客管理系統 為了給顧客最好、最需要的資訊
臺灣、亞洲市場本身本身對國外知名品牌還是持比較高接受度,汪俐伶分享自己的經營策略,「我們主要是以自己經營 VIP 客戶的方式做,比較少以寄賣方式銷售,一方面是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掌握較完整的顧客名單,我們也建立了自已的顧客管理系統,能夠將第一手、最合適的資訊分享給我們的顧客。臺灣品牌應該多到國外參加時裝秀,目前臺灣幾乎已經可以說是落後了中國、韓國20年,國外都用 QRCODE 入場,這樣的方式才能得到觀眾完整的數據資料。」
因為清楚明暸自己原本資源就不多,她觀察到很多設計師都是把心力放在經營品牌名氣,但對汪俐伶來說,看到自己公司的財務報表就知道有沒有賺錢,要讓一個品牌維持下去,她認為積極主動參與許多創業團體做交流對她幫助很大,包含顧問的建議和各種資源整合。
「舉例來說,雷哈娜(Rihanna)與PUMA的品牌合作,定價多在一百美金上下,很多她的粉絲都有能力因為喜歡她支持該品牌。我們的顧客原本就比較不同,多跟顧客接觸就能知道自己品牌的定位和價位,簡單來說,我們作品能活在仙界的時間比較短(笑)。像我們 2018 年 11 月花了很多力氣在做大秀,也與銀行跨界合作,做了很多 VVIP 的活動,北中南巡迴。」
汪俐伶也語重心長的分享自己經營一路走來的觀察,「目前設計在臺灣生產,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臺灣服裝設計這塊的產業鍊真的不完整,在中國做的話很多東西有完整產業鍊,各方面自己有好的連結。以前臺灣有布商,現在很多很好的東西現在都變成直接外銷,臺灣應該也多花些力氣在建立好傳統產業的新化,不是只能做代工,也能有品牌思維。」

臺北時裝週

臺灣時尚設計師汪俐伶作品

臺北時裝週
臺北時裝周 2018 是好的開始 期待每年越做越好
汪俐伶從 2018 年 10 月開始到 12 月的臺北時裝周活動都積極參與,她認為臺灣在做展示這塊是越做越好,「我們自辦的秀在 2017 年大概有八百多人來,這次 2018 年就有一千人來參與,目前比較可惜是臺灣沒有自己的買家。2018 年這次的場地有全場 LED 燈,其實效果都很好。」
她也希望能在臺灣做大秀,因為自己主要銷路還是在臺灣,「我們的品牌有訂製、半訂製裝,我們自己設定的線很多,像今年是第二年做童裝,買家都會跟我們說我們有大品牌的氣勢,另外也建議我們女裝可以多發展針織、飾品等更多元的商品,目前我們是以品牌好友的方式合作,像這次在麗晶精品,我們就與紐約的臺灣人自創品牌 SNOWMAN、紐約歸國的自創傢俱層層生活等合作,在這次的 Pop Up Shop 中有這樣的合作機會是很難得的。」
她建議,「未來如果臺北時裝周繼續辦下去,其實我們很期待能夠將幾場活動的資源集合起來一起辦一場大的秀,場地也應該考慮到能辦在群眾容易聚集的地點,我們自己很喜歡在松菸辦秀的經驗。此外,臺北時裝周也可以好好思考在哪個時間點辦會是最好的,可能一、二月可以是一個時間點,這時間國際的買家經費比較充足。
「另外,現在這時代,不太會有大單,一個款式通常下單五件就要偷笑了,所以我們也會投注比較多心力在國內市場,好好經營臺灣市場是做得起來的」 ,汪俐伶也在產品價位上下了不少功夫,「有些產品定價就做得很親民,像是我們也推出一、兩千元的品牌T恤,但只有網路商店限定!」
我相信學設計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但走入社會工作要學會臨機應變
汪俐伶說自己剛畢業的時候就立刻進時裝設計公司工作,那時候才二十四歲剛進公司手上就有五、六個牌子在弄,一季做上百場秀,一個表格可能不到十分鐘就要完成,她笑著說:「那時候老闆一生氣可能東西就會丟過來」,但她很感謝當時的老闆,讓自己有機會在這樣高壓的狀況下學習,也因此成長的很快。
「我相信學設計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但走入社會工作要學會臨機應變。」她以自己的品牌為例,就曾經有員工一開始方向錯誤,提供給他建議他也不採納,建議學校可以多給學生實習機會,年輕人應該培養自己「多聽、多看、多吸收」的能力,也期待整體時尚產業能夠帶給更多年輕人機會共同成長、壯大。
WANGLILING 品牌簡介
https://www.thedarklightdesign.com
WANGLILING,logo 呈現 W 的無限翻轉,是 3 也是 E。如神經系統般的巧妙結合,完美詮釋WANGLILING的品牌精神與設計概念,譜出服裝與人體間的曖昧關係。品牌啟發於中國古老文化,結合前衛的西方設計詮釋,以全新姿態來描述古老中庸的獨特之美。透過運用各種素材結合或開發,創造各種不同「光」之效果,善於以內斂的方式來表現光之特色與效果。
設計師簡介
汪俐伶,臺北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並赴英國聖馬丁學院研究未來材料。秉持創新以及發揚東方文化的理念,善於運用科技材質巧妙融入品牌系列之中,另類解構服裝細節,呈現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更帶來不凡的服裝穿著感受。專精衝突美感的獨特格調,更演繹出前所未見的科技幻彩中國風。大膽創新的設計及創作、以及對未來無懼的前瞻性眼光,在各國際時裝舞台上備受矚目。
口述/汪俐伶 採訪,整理/早安@Morning Design 攝/早安@Morn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