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之都國際合作計畫《The Food Project小吃進化論》英國型男食物藝術家Bompas & Parr來臺
英國型男食物藝術家Bompas & Parr 精心策畫臺灣小吃新概念
經典食材「香腸」啟發中西飲食文化全新體驗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以「生命健康」、「生態永續」、「智能生活」與「都市再生」四大面向思考城市發展所面臨的議題,為強化國際設計社群參與及擴展國際行銷宣傳效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從去年(2015)年中開始向全球徵件,針對臺北各項城市議題提出具創新與可行性設計,讓「社會設計」真正落實於實踐,希望透過國際合作案例,進一步帶動市民參與,打造臺北成為「社會設計」導入城市建設的典範城市。
7/16至8/13在台灣設計館概念區登場的《The Food Project 食物計劃》,由「WDC國際設計合作計畫」獲選團隊之一王艾莉設計公司所執行策畫,他們擅長將所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及議題加上幽默的元素融入設計,開發出各式的創意商品及活動。

《The Food Project 食物計劃》傳達設計在食品與料理上發揮的功能,不僅只反映在物件的美觀、造型或時尚上,而是與農業、營養學、環境學、文化發展結合,協助民眾持續的探索與發展臺灣的餐飲文化,了解食材產業供應,消費者的食物行為,以及未來的飲食趨勢,此次也特別邀請英國著名食物藝術家 Bompas & Parr 及西班牙食物設計始祖 Martí Guixé來臺,以改造臺灣著名小吃為主題,舉辦食物展演活動,大玩食物新創意。活動皆免費參觀,如想親自品嘗體驗,需預先線上購買體驗券,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
在今日(7/15)開幕記者會上,包括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設計師王艾莉、英國文化協會英語學習總監季杰民以及英國食物藝術家 Bompas & Parr皆到場共襄盛舉。文化局長謝佩霓表示,這次很開心也很難得與設計師王艾莉和英國文化協會合作,邀請Bompas & Parr來臺,香腸在我們每天早餐以及到夜市裡都可以看見,但Bompas & Parr把香腸改造更多的可能性,帶給民眾更多的想像空間。
設計師王艾莉指出,某次路上巧遇Bompas & Parr,開啟了這次的合作,香腸是英國與臺灣共通的語言,香腸的兩端代表連結著臺灣與英國,這次的改造會發現設計師巧妙的融入兩地飲食文化。Bompas & Parr則表示,這次除了改造食物之外,展場裡還有展示香腸祖譜,也特別挑選能搭配香腸的音樂,要讓民眾在視覺聽覺味覺上都有創新體驗。

小吃進化論、便當大改造 食物設計新創意體驗
走進展覽現場,彷彿走進熱鬧的臺灣傳統夜市,用喜氣的大紅色做為主色調,結合中西文化巧思,搭配10個創意攤位,全都免費參觀,包括「小豬西巴拉Pass the Pigs」、「腸腸酒酒 Meat Shots」、「地球香腸混音機Sausage Symphony」、「腸點甜頭 Sausage Dessert」、「腸腸動手做 Sausage Art Station」、「香腸茶湯匯 Sausage Bubble Tea」、「香腸芭娜娜 Sausage Banana」、「自拍場景 Sausage Photo Booth」、「回腸九轉 Holographic Sausage」、「香腸駐英台 Hybrid Hypnotic Sausage」,現場除了可以欣賞英國食物藝術家 Bompas & Parr所改造的食物展品外,還有從夜市遊戲衍生而來的創意互動遊戲,背後都要告訴你一個關於食物設計的理念,絕對顛覆你對食物的想像!
7/16(六)來自英國的Bompas和Parr將一連舉辦3場精心策劃的展演盛會,Bompas和Parr為享譽國際的前衛風味藝術家,曾經在2014英國倫敦跨年設計五感煙火,大膽結合食物、藝術與設計創造各式各樣的品嘗體驗,例如在岩漿上烤肉、在黑暗中會發光的冰淇淋、用果凍做成的機場等等,被評為「十五位將定義英國藝術未來的人之一」。
此次Bompas & Parr應設計之都及王艾莉設計的邀請二次來臺,從眾多小吃裡選出英國與臺灣都擁有的食材「香腸」進行改造計劃。雖為食物設計師,Bompas & Parr一向以超越想像的食物劇場表演聞名,他們認為好的美食體驗不只是品嘗食物,而是讓參與者體驗色、香、味、聲、影等全面驚喜感受。透過「香腸」這個共通國際語言,一窺英國人如何詮釋臺灣夜市,並品嘗兩位設計師精心策劃的互動活動與研發的絕妙香腸口味,透過食物設計的流程,解構與重組臺灣的夜市文化,進而反思臺灣的餐飲環境、餐飲文化以及食物歷史。當人情味十足的臺灣遇上文質彬彬的紳士英國會擦出什麼火花?想親自體驗互動性十足的趣味經驗,同時享有設計師改造的6道香腸食物小吃,可預先購買600元線上體驗券。


臺灣小吃顛覆你的想像 國際食物設計師大玩創意
7/30(六)及7/31(日)還有來自西班牙食物設計先驅Martí Guixé接棒改造臺灣小吃,他在眾多臺灣小吃中,最鐘情於香氣誘人外形討喜的車輪餅,並為此計劃取名「閃點車輪餅(Flash Point Pie)」隱喻了將兩個文化擦撞後閃爍起火的最低起燃點,期望品嘗者能撇開美味與否的既定觀念,而意會其中理念交流的開放體驗。設計師以「決定型演算法」為設計基礎,遵循其中程式定律及線性思考模式,依照演算將臺灣各地食物特色輸入程式中,經過程式重新排列,於是輸出了T=T(Taiwan=Taiwan)版本閃點車輪餅上的圖形結果。品嘗者跟隨車輪餅外皮圖示,一口一口品嘗臺灣味覺地圖,設計師希望帶我們嘗過每一口富含每一區的代表味道,讓大腦在靜態中,隨著味覺暢遊臺灣地圖。Martí Guixé將舉辦2場車輪餅工作坊,有興趣的民眾可先上網報名。

除了香腸之外,7/17(日)中午12點Bompas & Parr也將對便當進行改造,便當是國人最常見的午餐選擇,對許多人來說是美味又便利的選擇,但是它真的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嗎? Bompas & Parr以便當為靈感,運用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系教授Charles Spence的研究理論,挑戰我們的感觀,設計出創新、健康又營養的便當。Bompas & Parr將呈現他們最擅長的互動表演形式作品,期望能啟發忙碌的都市大眾重新思考我們每天的飲食。
而同一天(7/17)下午兩點,便當改造計畫也將邀請擅長利用當令食材做料理的臺北餐廳 Biteology (咬學問),前往臺灣農產品大本營雲林實地搜刮NG格外品,將有限的食材,發揮極致創意。然而無法事先預知購買的食材,也為創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他們能否勝任呢?快帶著您的環保便當盒,過來驗收成果,預先購買線上體驗券即可當場打包剩食料理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