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標籤
- 熱門文章
111年設計補助
2019
2021臺北時裝週時尚秀
ACG
Grandpa
Santa
下載
世界工業設計日
公園不再大眾臉
凌宗湧
創作
動物
國際提案
圖文
在地活動
城市散步
城市空間設計
大自然
寵物
小招牌
展覽
工作坊
建築
影片
後疫情
徵選
手繪
插畫
散步
方序中
旅遊
時尚
時裝周
服裝
服飾
松山文創園區
松菸小賣所
永春陂濕地公園
活動
流浪狗
流行
浪浪
照片
爵士樂
犬
狗
畫冊
社區
社會設計
節日
繪本
繪畫
美學
美感
考古
聖誕節
聖誕老公公
臺北城市美學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設計補助
臺北時裝週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臺北爵士音樂節
臺北設計故事
藝術
街角遇見設計
補助
視覺
觀摩參訪
設計
設計; 競賽;
設計之都
設計臺北
評估訂定獎勵辦法引導民間參與-「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創造整維新視野
論壇
講座
趨勢
通用設計
關係美學
音樂
食物設計
駐村
快速檢索

設計之都設計傳統市場 新招牌展活力!
處處可見的招牌是城市面容的一部份,而傳統菜市場更是當地庶民生命力的表現!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將「設計x傳統」相結合,在傳統市場灑下設計創意的種子,期盼臺北能藉由設計重新展現新活力。
小招牌製造所 深入傳統場域灑下設計創新種子
今年度設計之都小招牌製造所深入臺北市傳統庶民場域,從去年8月開始策劃,靠著一步一腳印,實際走訪臺北市傳統街區,主動詢問店家參與意願,邀請有興趣的店家參加說明會,並安排設計師與店家見面討論,深入了解店家的故事背景、販售物品後,媒合適合的店家實際進行招牌改造,最後選定8個街區,共52家店,於今日(4/28)記者會上展現今年首批完成大直市場9面招牌成果,包括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臺北市政府市場處專委温修煒、臺北市公有大直市場攤商自治會長黃祥金及設計師代表林韋達、聶永真都前來共襄盛舉。

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致詞時感謝設計師的參與,及大直市場和市場處的協助,並表示一般市政發展或行銷,大都聚焦在大物件或是大規模的案子,此次小招牌計畫也回應了以小搏大的精神,過去外界普遍認為,設計都是服務一些文青店家或是菁英階層,而大直市場就是精采的範例,即使是逛菜市場,也能感受知名設計師作品。設計之都也將在5月底在臺北市完成100面小招牌,達成階段性任務,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希望有更多市場攤商加入,一起擁有美好生活的開始。
設計師聶永真分享此次參與改造的3面招牌,都是以立體圖樣為主,讓民眾可以很快的看見招牌趣味並受吸引,他表示自己過去做的風格比較冷酷,要做比較親和的作品是此次最大的挑戰,過程中也學習讓自己的設計更放鬆、更親切。另外一位插畫家林韋達則認為,招牌代表著店家的識別標示,要兼具美感和特色,希望藉由此項計畫,能提升民眾的美學素養。
接受改造的店家,同時也是大直市場攤商自治會長黃祥金則開心的說:很感謝3位參與的設計師,讓招牌不但保留店家特色更傳達溫暖的人文情感,沒想到市場也可以具有設計美感!
大直市場9面招牌分別由設計師馮宇、林韋達及聶永真操刀設計。設計師透露,設計上的最大挑戰就是,市場招牌不只要具有美感,還要能與週邊環境融合並能代表店家特色。設計師馮宇受訪時曾表示:「我們想做一個給小朋友看的招牌,讓他陪著家人逛市場時能夠留下記憶點,也許在他長大之後也會帶著小孩來逛,讓記憶一代代傳承下去。」而由馮宇所設計的店家「萬得獸肉號」,如何跳脫出肉舖的印象?經過訪談,發現老闆販售的正八里黑豬肉有其獨特性,希望客人能吃到最好的食材,因此用黑色代表黑豬肉的純正血統,金色代表高級與品質保證,並運用文案讓客人視線聚焦,完成安裝後,顯示出肉舖的無限可能!另外由林韋達設計的「鼎A9台灣肉類食品名產」販售各式肉鬆、肉乾,與店家溝通後發現,這些商品都是透過「鼎」烹煮,因此以店名鼎的字意為概念,設計肉在鍋子裡煮的圖樣,帶出店內提供的肉類製品,用腿肉的外框增強意象,希望跳脫出傳統的樣貌,建立新形象。


大直市場成功改造的店家中,有的經營了至少40年,店家希望能藉由設計師的專業,提供給消費者更年輕的形象,帶進更多年輕人有意願進入傳統市場消費。進入到設計階段後,設計師一次次與店家討論圖稿,到正式施作、懸掛,從原本制式化招牌設計,轉變為插畫、公仔、漫畫等豐富風格,讓店面顯得更活潑有朝氣,甚至主動將攤位整理的更加整潔,也成為其他店家觀摩學習的對象。像是8號極品海鮮店家老闆看見完成招牌後,興奮地說「沒想到招牌可以這麼活潑!」,而佳齡水餃老闆娘則是在安裝招牌後,主動自掏腰包出錢裝設軌道燈,重新改變店面的燈光色調,「我把原來的燈改為更溫暖的顏色,讓顧客有新的感受!」用燈光打亮招牌,讓客人在遠處即可看到水餃公仔。而阿坤現撈魚的老闆娘開心的說「很可愛,客人也都說變的不一樣」,這樣的小招牌,不僅僅提供傳統店家另一種設計思考,將設計真正落實到生活場域。
設計之都推動小招牌製造所有成 4年改造完成100面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小招牌製造所, 4年將改造完成100面小招牌,期望造成擴散效應,讓招牌設計美感深入街區巷弄及傳統場域,這些店齡至少20年起跳的店家,像瓦斯行、柑仔店、米店和蔘藥行等,與新銳設計碰撞出新火花,外界印象中比較傳統的區域如大直市場、萬華青草巷、慈聖宮週邊小吃及南港中南街等,都是今年改造對象,邀請金曲獎設計師羅申駿、知名設計師聶永真、建築師林淵源、插畫家Tai Pera等經過反覆溝通討論,讓設計師了解店家精神後,量身打造特色小招牌。
臺北有很多生活良物就是這樣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我們享受著同時也忽略著,而街角遇見設計正是期待透過設計師的眼睛與品味,重新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習以為常之物的注意,一點小改變,可以獲得更多。設計之都小招牌製造所已推動了4年,發掘臺北街區的美感,原來設計就是生活,可以有故事、有溫度,從生活環境入手,將設計深入市民生活,來創造民眾有感的生活改變。


指導
Advisor

主辦
Organizer

執行
Executive
Organizer

官方合作夥伴
Official World
Design Partners®

城市夥伴
WDC Taipei 2016
City Part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