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街區-用社區的力量改造城市

2015-04-08
在地活動-設計街區1

文/李宛謝、沈超群

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臺北市的街區變得愈來愈有趣呢? 

走在民生社區的巷弄裡, 東一家、西一家精彩有意思的小店家, 不賣咖啡的小清新咖啡店、泠冷工業風卻提供溫暖咖 啡和人味的咖啡館、 強調生活主張與理 念的品牌商品。來到西門盯,不只是看電影、看街頭藝人或買潮牌新玩意兒,可以讓髮型師幫你變個樣子,到咖啡店、茶店、旅店去體會體驗不同消費服務,讓你遇見第二個自己。某天,走在路上,可能會遇到一群戴著微笑面具的城市超人們,快閃出現,為你製造城市的驚奇。

沒錯,這就是臺北市的創意街區, 打開 對臺北生活的各種想像, 為生活持續 rock n roll !

在地活動-設計街區2

創意街區是輔導開店、 經營商圈嗎?不是。

前臺北市文局長劉維公: 「 商圈強調的是市場,創意街區則更強調生活美學、生活價值觀、生活風格等,」 創意街區雖然還是要回歸到產業發展, 但卻不等同於資金密集、 旗艦式的產業發展,做為一個不斷進他的設計之都, 臺北更在意的是城市的活力與精神,「 更關注微型企業、青年就業、 空間再生等議題,核心精神式創新與研發。」 臺北市創意街區計畫成功地觸發讓更多人認 識自己生長的地方, 進而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與生活風格。

城市要永續發展,不能光靠捷運等硬體。劉維公說,「 我們更需要有自信的市民。」 倫敦、紐約等國際都會之所以能立足,正在於他們的市民對自己的活環境與生活風格非常有自信。 這些城市也吸引了各國觀光客前往國染城市 的生活氛圍,表面上是觀光帶來的經濟 成長,實質上卻是城市生活價值做為不可取代的核心關鍵。

街區主旋律 創造生活價值與風格

在地活動-設計街區3

臺北市自數年前開始推動創意街區, 至今共有十三處, 包含康青龍街區 ( 永康 街/青田街/龍泉街 ) 、北投街區、大故宮街區(故宮、東吳大學、實踐大學)、城東街區、民生社區/富錦街街區、溫羅汀街區(台大溫州街、羅斯福路、汀洲路)、艋舺街區、天母街區、牯嶺街街區、中山雙連街區、西門盯街區、內湖街區、文山街區。這些街區推動的力量來自社區改造運動、 店家串聯、文史工作者倡議、地區經濟振興等等不一的背景與動力,讓城市的在地化特色鮮明,城市的趣味與品質油然而生。

 

除了自然成形外,北市府陸續進行小規模操作誕生的「設計街區」,要讓城市中的小角落,隨時充滿驚喜。

 

在地串連 舊街區出現新可能

在地活動-設計街區4

2014年 由「 都市酵母」 提出 「 處處」 這個命題,讓創意街區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邀請設計師走人生活之中, 讓設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 而是生活的一部份。讓人人都可以參與設計、 讓民眾走出家門就能開始參與設計,也讓臺北走出自己的城市特色。

串聯是街區得以激盪出各種創意的基礎。設計師們走街, 拜訪願意活力串連的店家,打破一般人對設計或展覽的概念,將活動重點放在串聯, 要讓買麵包、打鑰匙、做輔具等各種店家一併加入「都市酵母」的計畫、讓店家與設計師一起參與、共同思考空間與設計的關係。

包括地景裝置、新一代設計展串聯一般商家、999微店家改造等,創意街區計畫內容很精彩,可是卻又不像傳統的計畫著重於量化指標,關鍵在於創造出一種城市範圍,讓店家、市民、設計師一起聯手讓臺北的街區活力一直存在。

串聯社區  點燃熱情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