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設計 X 臺北 X 一個不斷提升的城市

畫家 鄭玲:白日夢
什麼是「通用設計」?
一般的設計通常是隨著設計者的創意發想而成,在設計者、產品、使用者的三方關係裡,真實的使用者常被忽略,而被設計師們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代替。如何設計出人們真正需要、使用的東西,反而比設計出漂亮的東西來的更為困難。
在日本、歐洲及美國,「無障礙空間設計」(barrier-free design)是為身體障礙者除去環境中的各種障礙所進行的設計:1970年代時,歐洲及美國一開始是採用「廣泛設計」(accessible design),針對不良於行的人士在生活環境上之需求,而非針對產品。隨著工業革命與二戰帶來的影響,在產品量產化的同時,如何友善傷患、讓更多人可以使用生產的產品,增加更多的潛在客群,逐漸的讓更多的設計師開始尋找通用設計的設計方式。
通用設計在臺北
台灣於通用設計的推廣也是2000年以後逐有進展,初始推廣的相關機構有邀請日本講師來台舉辦研討會的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續推動獎項賽事的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其中,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自2006開始持續舉辦台灣通用設計競賽,並規劃「低底盤通用公車三百輛營運計畫」與「台鐵全國月台高度改善計畫」等專案,持續推廣通用設計理念。
通用設計主張在設計與創新時,能考量全人需求,發揮更細膩的同理心來觀察使用者所面臨的挑戰,讓設計成果能為0到100歲的使用者服務;近期,「以人為本」及「社會設計」是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核心概念,「Adaptive City 不斷提升的城市」認為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也能對城市發展、社會公益、弱勢關懷的公共性議題緊緊相扣。我們邀請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與共融設計(Inclusive Design)領域的專家與設計者Tripod Design株式會社社長中川聰先生以及日本京都科技大學Design Lab教授Julia Cassim來台舉辦講座以及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並且透過情境式的實際操作,邀請設計領域師生與民眾了解通用設計的涵義及共融設計的創新思維。
大師論壇與工作坊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