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國小 與 蘇荷美術 低年級的美術課

2019-02-19
  • IMG_8860

低年級美術課計劃

龍山國小 與 蘇荷美術

龍山國小 與 蘇荷美術

今年的低年級美術課計劃,成效讓家長也熱烈討論!整個計畫是由北市文化局發起,進一步與教育局合作。目的是希望把更多元具啟發性的專業美術課程帶到學校中!

長久以來,國小美術教學的系統,由於專業的美術師資人力不足;很多的美術課都是其他科目老師兼任,所以不管是教材與課程的規劃都很受限,所以希望藉由這次機會,引入專業的美術教育單位- 蘇荷兒童美術館,將他們20多年在兒童美術教學的經驗,系統性地引入,包含教案、教材、師資、教具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方式等。在此為期一年的教學示範中,學校老師也協同陪伴在課堂中,於學童一起學習聆聽。學校的老師不僅與時俱進,很開心地吸收了新的教學方式,並在訪問中發現引燃了對教學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龍山國小只是一個起點,我們期待後續的評估,美學扎根計畫有機會擴大到更多學校的孩童身上。

Q&A

Q:請蘇荷美術館的老師跟我們聊聊,整個課程計畫與目前上課的狀況?

 

目前大概上了五六堂課,這幾堂教下來,我感受到龍山國小的學生,參與力很好,大家都很熱情的去學習,可是畢竟美術這個領域太廣,學生比較沒有辦法去分辨作品的好或不好。

所以,美學向下扎根是很重要的。我覺得龍山國小很不錯,因為他有開放式的美術教室,我們可以把我們所學的東西,全部交給他們,雖然每次的時間很短,不過沒關係,我們就循序漸進。

課堂上,一方面學生們因為年紀小,可能耐性還不大足;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在傳統的美術教育裡面,都是教育學生我們一定要怎樣畫,容易有個框框。但我們的教學方式比較不一樣,我們的教學是希望孩子先從色彩出發,不用那麼在意一幅畫具體的東西。應該從你可以會調色,可以會使用每一個媒材,了解到原來畫畫那麼多元。

課堂幾次下來後,學生反應非常開心,他們學習嘗試到新的教學體驗,打破原來畫畫並不是原先所想的 『 畫畫就是要先畫形狀,框框呀,那怎麼會是這樣….還是會想先把輪廓線畫起來』,他們慢慢可以接受原來是可以這麼多樣性與一般認知是不一樣,每次來都會很期待『老師,這次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我希望在這一年,兩個學期,30幾堂課下來,他們有系統地了解整個美術的領域,發現美術原來是涵蓋這麼多的面向。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昆蟲結構認識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昆蟲結構認識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色彩認識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色彩認識

Q:可否簡單分享,蘇荷兒童美術館在這專業美術教育上的教學理念?

 

在這個美術教育這個領域,我們館長有20-30幾年的美術經驗!我們覺得臺灣還有機會的;就是說我們希望可以打破我們傳統的教學概念 – 畫東西就要畫多,往具體的東西去描繪,描述性的東西大於繪畫性;我們的希望是取代並翻轉這種傳統教學概念,我們不要這麼在意孩子畫得像不像,我們去在意孩子喜歡什麼色,用什麼色調去呈現。

學生有時會跟我說:『我的甲蟲畫不好』。我就回答他們:「你畫錯沒關係呀!塗掉就好了(哈)」,我會跟他們解釋色彩有一個基調、有一個統調就可以了,我不要你畫得非常像,可以你要有自己的想法。我今天要要用什麼色調,我要有一個整體感。慢慢地我們從大方向去學習,而不是從小地方去學習;讓孩子有一種宏觀性,畫畫是開心的,沒有畫錯的問題。

Q:在教學過程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最很深刻的部分?

 

他們問題很多,「老師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呢」?他們會一直提問,所有孩子都是如此。

可是這樣提問是很好的,只是孩子們有時太熱情了,會控制不住;人數可能也是個原因,現在我們一班是20個人,很多學校一個班級都25-30人,比一般才藝班的人數多很多,所以在教案的設計上要盡量簡化課程,不要注重這麼多細節。我認識的一些朋友,這種超過25人的教學,就會用簡單的步驟給小朋友學習。不過,我們還是希望以孩子為主,在一個範圍內,給予他們自由。

Q:那整個教學計劃,除了畫畫,還有沒有其他的面向?

美學是文化的一部份,以龍山這個區塊,我們的課程還會再結合附近龍山寺廟的建築物,介紹一些藝術家。所以除了畫畫之外也還有一些內涵的東西;主要有三個方向,首先,是培養孩童欣賞作品。第二,是課堂中體驗學習到各種畫畫技巧。最後,是整個大方向有系統的認識。孩子除了會畫,也會去欣賞別人的作品;也可以去接受他用的綠色調或者是紅色調,就是說孩童不會自我性這麼強,或者是主觀意識,希望孩子們慢慢地有這樣的格局。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錯圖拼接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錯圖拼接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

龍山國小與蘇荷美術

Q:大家都很好奇,那跟一般才藝班有什麼差別呢?

 

才藝班的教案如果要搬到學校,除了教案流程的設計上,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良;因為在學校裡面,一方面人數比較多,另一方面硬體設備桌面也比較小;時間長度上是差異不大,才藝班一次上課時間是連貫的1個半小時,我們目前是兩堂課 40+40 分鐘,再加上中間的 10 分鐘,所以也是總共 90 分鐘。

計畫在學校中的優勢是,第一個,教案可以完全為了我們的教學目標設計;課程設計可以專注在教學目標上,不用為了討好家長去弄一些噱頭或著效果。第二個,不用擔心學生跑掉,所以你的成果很容易實現;因為在才藝班,學生動不動請假不來,或者覺得太貴了我不想上,所以成果很難累積。

Q:美學扎根計畫,龍山國小是個實驗的開始,目前有觀察到的什麼?

 

美學的養成,還是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不斷地練習!像彈鋼琴一樣,一下子不練了,你就談不出成果。所以這就像強迫你每天練習一樣,你一定學得會。優點就是持續學習,成果可以實現。

流程設計上我們持續也在改善,例如人太多的問題,一個老師要面對30個學生的話,我們速度可以放慢,一次畫一張,一次畫大張一點。

美學紮根計畫如果從國小開始,孩童在這小學的六年時間,可以有系統地這樣訓練與薰陶,我們相信成果會是很可觀;因為能堅持在才藝班上六年的實在太少了,因為費用上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筆龐大負擔。

Q:請學校老師也與我們分享這個計畫的感想?

 

關於美學扎根的課程,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計畫;對學童是一個新的學習,這是這些學童的第一次的體驗,不是由學校的專任老師來指導。

在他們教學方法中,有分主題式與漸進的引導式等教學方式。透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學童們的創意,更加展現出他們的光芒。孩子們藉由畫畫中,學習到的是 觀察、五感的體驗,然後融會在他的畫裡頭。

在這邊我們看到孩子的創意是無限的,從甲蟲,魚然後橋,還有光跟影子或者是技巧方面,還有認知方面都有提升,在這樣子。美學每個人看法不一樣,美學從日常生活中,因為上了這個課,多了一些觀察與不同的人生經驗,然後他們會把他們的想法,在他們的畫裡頭看得到。

藉由這次的學習,讓老師有提到,譬如我們生活課,國語課或數學課,我們在乘法的地方,他們在做畫的東西或著他們想要舉例的時候,就會想到 甲蟲有六隻腳,所以我們數學有跨領域學習,所以一隻甲蟲6隻腳,兩隻甲蟲12隻腳,6+6=12。

老師覺得這種跨領域是很棒的。對美學的欣賞,在其他的課程中,孩子更願意用五感去體驗,所以美學向下紮根是個很重要,很棒的課程。

Q:小朋友在參與傳統藝術教學與這次特別開設的課程計畫前後,有沒有什麼改變呢?

 

小朋友的改變是跨領域多元的。我覺得小朋友對創意部分,會多一些,在思考方面,藉由課程中老師的引導,會表現出來;孩子創意無限,有引導他的創意才會比較完整。也就是說他自己畫的時候,他對美的觀點他表現的不是這麼清楚,引導後會更為清楚。有時上完課,學校老師會在生活課的時候,進一步與孩子們討論,剛剛他畫的是什麼,讓孩子學會分享跟報告。

透過蘇活老師的教學引導,發現孩童們在課堂創作上比較有方向,整體的作品水準較為平均;即使是特教生也不會因為想像力,讓作品看起來有明顯落差。

在其他課程中課文的圖畫,藉由情境教學,讓小朋友從圖裡頭,從美術的觀點,課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是什麼。老師進一步延伸,在還沒教的時候,都讓小朋友來說說,分享課文中圖片的想法。

老師也跟著協同教學,一起樂在其中同步的學習,與時俱進。

Q:老師能否與我們分享在這一次美學扎根計畫完成後的心得?

 

我很開心有這機會與時俱進跟著一起學習。我覺得美學無所不在,大家要多一點關心我們的生活周遭,有心處處都是美學。我也將課堂中所學的融入到我的教具比賽之中。

畫畫有療癒的效果,藉由畫畫的過程,抒發情感,再來畫畫裡頭找到了樂趣,找到了自信。孩子更找到了肯定!孩子只要肯定自己,他們的表現就會非常棒。這樣正能量循環,大家的表現就會越來越棒。

採訪/許朝雄老師  計畫負責人/龐維、陳玲珠老師  文字整理/早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