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國際設計大展 「活的展 Taipei Issuuuue」 參展訪談
2016臺北設計之都國際設計大展中,活的展所在的場域位於松菸文創園區的北向製菸廠,狹長的空間當中並無隔間,分布著許多的樑柱。在這樣特別的環境裡,策展的都市酵母團隊嘗試保留原始的建築樣貌,再融入臺北城市發展的語彙,象徵不同的議題如何在臺北裡發生。而團隊也於展後分享了訪談影片,希望整座城市的多元議題可以持續地被人們關注。
如影片裡談到的,「這是投資你我一起生活的城市的行動。 」
一個城市的厚度與涵養,取決於人與生活環境的連結。展覽如同一個載具,承載者我們想說的話;而我們不斷在思考的,則是在活的展當中,如何讓大家有感我們所想傳達的議題,進而觸發大眾與這座城市產生改變與投資。活的展是一個會呼吸的、談生活的展覽。
走進展場,就像走在臺北的街道上,彷彿看見一個臺北城市的縮影。於觀展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設計師、決策者、思想推動者,從設計談論生活議題的種種面向,橫跨過去到現在,再由現在延伸未來。
活的展展覽鏈結了6個open call(國際設計合作計畫)、8位國際駐村設計師,共18個國家專業人士參與、多項設計導入公共政策,由多方視角及思考來檢視臺北生活議題,運用設計推動這一切的改變,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投資自己城市的未來藍圖。
資訊來源/都市酵母
指導單位 : 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總策畫 : 水越設計
策展人 :周育如 (水越設計/都市酵母 總管)
Open Call國際設計合作計畫團隊 :
1. 打造「下一世代的友善高齡城市」
臺灣單位: 5% Design Action、臺灣科技大學、閏年設計
國際單位: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Royal Philips B.V.,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國)、Empathic Design (丹麥)
2. 食在安心,家的味道
臺灣單位: IxDA Taiwan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
國際單位: Continuum (美國/上海)
3.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
臺灣單位: 都市酵母
國際單位: basurama (西班牙)
4. 臺北飲食文化新脈絡
臺灣單位: 王艾莉設計
國際單位: 英國文化協會、Bompas & Parr (英國)、Martí Guixé (義大利)
5. 綠潮行動 一起行動
臺灣單位: REnato Lab
國際單位: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德國)
6. 未來市民計畫
臺灣單位: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國際單位: ENYSI(日本)、Waag Society (荷蘭)、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Green School Bali (印尼)
國際設計師駐村團隊:
築點設計 archicake、
顧廣毅、陳思涵、BCXSYVictoria Ledig、Charlie Evans、
Siem Nozza、Viviana Narotzky、Bennie Meek、Vincent Wittenberg
臺北市政府參展單位:
產業發展局、環境保護局 、文化局、衛生局、社會局、教育局、消防局、交通局公共運輸處 、市政大樓公共事務管理中心、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協力夥伴:
ATOM、Epson、Samsung、
博客來、嘉強電子、良機集團、兩打半、外口製作、祥業工業
活的展訪談與街景記錄:許鈺盛
水越設計工作夥伴:
周育如、周純如、林資芬、侯冠瑜、高偉恩、張政義、楊庭芳、蔡晉怡、劉昱辰、
Ian Hong、王秀儒、王科元、王筱婷、石妍心、李玠錞、呂孟芩、周佳盈、林志倫、
胡惠文、洪依綸、宣奇昊、徐國耀、徐聖凱、郭美含、陳佩琪、陳葶瑀、張秉真、
許瀞予、許文馨、黃俊翔、蔡岳泰、蔡乙慈、鮑 潔、劉筱涵、謝雅淳、顧新豪
更多資訊,請前往閱讀:
Taipei Issuuuue 活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