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設計介入橋墩的五種可能

高架捷運的橋墩,將熱鬧喧囂的商業地帶串成在地的生活軸線。當我們沿著橋墩下的廊道而行,不禁思考,這裡除了成為灰暗閒置的空間之外,還有無其他可能?
2017年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以「翻轉、對話、串聯、開放、點亮」為五大主題,透過設計的軟性手法介入民眾經常徒步而行的街區巷弄,運用靜態裝置搭配動態活動,翻轉出士林區橋墩基地的全新風貌。
回收遊具打造城市家遊站 翻轉出橋墩空間新面貌
回收的老遊具,我們用什麼方式紀念它們?面臨淘汰的老遊具經過設計師的拆解、整理與分類以後,成為擁有日常機能的「街道家具」,於10/31至12/15在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中正路對街(捷運高架下廣場)以「城市家遊站」面貌展出,不僅翻轉其原來將成為廢棄物的命運,更為橋墩下的灰白空間帶來明亮光彩!
如同作品名稱,城市家遊站將「家」的概念延伸至橋墩下,以四根捷運橋墩柱列為根基,建構往來住民的遊樂氛圍。四個柱列,融入兩種居住空間的機能,前兩列橋墩帶入住家的前院及玄關意象,背面則作為居家的儲藏室、工作室,並擁有工作檯面與文宣擺放的功能;而後,客廳、餐廳、健身房及後院等四種空間場域,都在後兩列的橋墩底下一次呈現:重新拆解的搖搖馬、臘腸馬長椅,抑或是城堡屋頂翻轉成「餐廳」的檯面,是設計師打造出的夢幻樂園。
圖說:老舊遊具經設計巧思後,轉而承接下一代的生命。
街角望想鏡 用創新方式say hi
街道的風景,怎麼好像一成不變?馬路那一頭的你,跟我又有什麼關係?橋墩下灰冷色調的空間裡,有沒有可能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生活裡其實隨處都是令人莞爾微笑地場景,只差發現。
回應現代人太常低著頭,將視焦凝聚在僅五、六吋大小的螢幕上,設計師於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中正路斜對角兩頭,各設計一座聯結對話裝置,在11/17-12/15期間,給予往來行人一個仔細觀察對街景色的理由。
其中三組濾鏡,感念士林在地街區以往稱為「芝蘭街」的歷史,並將設計寄予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在的珍惜,以及對未來的想像。色彩鮮明插畫的繪製出象徵過往的火車、現今的捷運,以及未來的UFO列車等插圖,透過濾鏡與士林街景中的捷運橋墩互動,饒富意趣。另外三組鏡片,則以趣味的模式呈現,包括夜市裡撈金魚的魚網、探險家巨大的放大鏡,還有以珍珠為動力的幽浮發射出的光束,全都成為民眾擷取街景故事的捕夢網。
真人故事展及街區故事巡禮 一窺在地巷弄老故事
你認識街坊鄰里的老鄰居嗎?你是否知道士林後街隱藏的老古井?無論是久住當地的老士林人,或在學生時期及成年以後走進士林的人們,都不一定都悉知士林的豐富歷史,其中隱藏著大大小小的故事,是多少人挹注的情感與堅持,值得說上好一陣子。2017臺北街角遇見設計透過真人故事展及街區故事巡禮,帶領民眾深入街區,探索士林不思議!
我們深入基地兩旁彎曲的巷弄間,尋訪在地住民,找到了九位多年來執行傳統技藝的職人,以及在當地居住超過一世紀的耆老,將這一群傳承台灣工藝技術及古早食滋味的「活歷史」的故事記錄下來,並以人物插畫的方式於10/30-12/15期間舉辦「真人故事展」,將珍貴的真人故事透過展覽形式展於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中正路對街(捷運高架下廣場)橋墩基地下,加深在地住民對周邊街廓的了解和認識。
而要讓大眾以生動方式深入領略在地故事,就是實地走訪!從十一月中起,11/11、11/18、11/26、12/2連續四個週末,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街區故事達人的陳健一老師,親自帶領大家走訪士林街區,走讀士林的第一條街──芝蘭街,即是現在前街與後街一帶的街廓風景,與在地的老鄰居們一起說故事。
圖說:故事達人的陳健一老師親自帶領大家走訪士林街區,加深民眾對周邊街廓的了解與認識。
造型師街頭主持二手衣交換市集 邀你一起慢時尚
衣服穿來穿去,怎麼身上穿上身的都是同樣那幾件?有些衣服到底是不適合自己,還是不知道到底該怎麼穿?面對以上問題,大家除了將不適合的衣物捐贈以外,大多選擇直接丟棄,造成環境資源的浪費。然而事實上,這些衣物還有再利用的可能。
2017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在11/25星期六下午兩點到六點,在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中正路對街的捷運高架下廣場,舉辦一間快閃的服飾店,邀請民眾攜帶自己不適穿的三件衣物到店面作交換,並特地請來服裝設計師吳日云擔任街頭造型師!為參與民眾提供服飾搭配的建議,為衣櫃帶來更新!
圖說:服裝設計師吳日云擔任街頭造型師,親自給予民眾穿搭建議。
邀民眾點亮一盞點點相思微光 照亮你我回家的路
原先沿著捷運士林站一號出口前行,過了一條中正路,迎面而來的是昏暗的捷運橋墩空間,與一旁繁華的士林商圈形成強烈對比。而橋墩過道兩旁的住戶,也多見其在黃昏的返家時分,刻意繞道而行。為了替居民及路過民眾建立一條安全回家的路,2017臺北街角遇見設計透過設計師的巧思加上民眾參與,攜手點亮城市中的幽暗角落。
士林區一帶有具代表性的芝山岩所在,每年的春夏交替之際,一團團可愛的黃色絨毛球般的花朵,高掛於相思樹枝頭,串串花黃的搖曳翩翩,是士林地區美麗的風景。設計師由這般美景出發,衍生創作了「點點相思微光裝置」,更以「家」的意象為根基,在士林橋墩下的空間設計一座座的屋型框架,打造一個個開放且個別獨立的展出空間,邀請周邊的住戶進入橋墩下,這如同大宅院一般的社區廣場。
一個提供給鄰里交流相聚的「社區廣場」,主角是誰呢?勢必就是地方的人們!此計畫便由開放民眾參與的「點點相思微光工作坊」起手,10/20、10/27、10/29於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及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中正路對街舉辦三場「點點相思微光工作坊」,利用下午兩個小時的時間,由楊格室內建築設計團隊帶領民眾一同完成相思樹花型燈罩手作物,並於11/6至12/15期間在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中正路對街(捷運高架下廣場)展出,點亮士林幽暗橋墩,並於展期結束後開放參與工作坊的民眾領取。
除此之外,我們也與周邊鄰里合作,執行「立面鐵窗換新妝」的計畫,將橋墩基地下的銘黃色彩與活潑氣氛向上延伸,漆亮了街道立面上的鐵花窗,更完整了整個橋墩基地的樣貌,更新在地居民的生活場域。
圖說:「點點相思微光工作坊」,邀請民眾親手製作相思花形燈飾,成品點綴在橋墩基地中的小房子裡。
主辦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 CS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合作單位 楊格室內建築設計公司、創藝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DFUN Magazine、彡苗空間實驗seed spacelab、虹牌油漆、全邑照明燈飾有限公司、WOODART渥得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葉馨文Yashin、小麻雀二手衣 Little Sparrow Shop、AUSTIN. W|吳日云服裝設計工作室、墨林軒、阿林切仔麵、山東裕民饅頭店、福林冰店、士林庄文史工作室、郭元益糕餅博物館、阿美專業美容、同豐疊蓆壁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