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為強化國際設計社群的參與,以及擴展國際行銷宣傳效益,發揮Adaptive City與社會設計的精神,臺北市徵求了6件國際團隊以及在地團隊共同合作提案,針對臺北各項城市議題提出具創新與可行性之設計,讓「社會設計」真正落實於實踐的過程中,也希望透過國際合作案例,進一步帶動市民參與,打造臺北成為「社會設計」導入城市建設的典範城市。
2016年是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年,為強化國際設計社群的參與,以及擴展國際行銷宣傳效益,發揮Adaptive City不斷提升的城市與社會設計的精神,臺北市在2015年底已徵件到6件國際團隊以及在地團隊共同合作提案,針對臺北各項城市議題提出具創新與可行性之設計,讓「社會設計」真正落實於實踐的過程中,也希望透過國際合作案例,進一步帶動市民參與,打造臺北成為「社會設計」導入城市建設的典範城市。

IxDA X美國/上海 CONTINUUM
台灣70% 的飲食原料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由於無法掌握原料品質,因此IxDA + CONTINUUM 欲建立一套串聯生產與消費的「共食系統」,團隊發現其中的機會點來自於在地小農和空巢期家庭,因此想透過小農供應新鮮食材,給空巢期家庭製作便當,提供外食族群購買健康的外食新選擇,長期目標是做一個回饋系統迴圈,並將線下活動轉變為線上的永續服務。IxDA 是一個以互動設計為主題的國際性NPO,始於2003 年,連結超過20,000 名會員及世界各地的80 多個地方分會 ( 包含台灣)。CONTINUUM 則是一家超過30年的設計顧問。總部在美國West Newton,其他4個分部分別在洛杉磯、米蘭、上海和首爾。

王艾莉設計 X British Council Taiwan
台灣人花極多的時間搜尋「好吃的」,但是否「吃的好」呢?王艾莉設計團隊邀請國外知名主廚或食物設計師,目標「小吃國際化」,並對台灣特色「夜市小吃」進行改造,還有營養午餐、便當的食譜改善,形成超豐富的The Food Project。目標是引起民眾重新思考食物成分、滋味、擺盤、包裝,以及與環境的關係。目前已邀請到英國食物展演團隊Bompas & Parr 雙人組,預計還要邀請眾多設計師、藝術家、廚師、研究人員參與。王艾莉將以其擅長的互動設計,引起民眾正面/ 負面的思考。
都市酵母 X西班牙Basurama
專注都市再生的都市酵母和西班牙Basurama 攜手讓無趣的台灣公園變身! 回想一下,公園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我們的生命中那麼重要!在都市酵母的初步研究中發現,「台灣公園多是模組化的塑膠,材質與形態單一,安全滿點,但趣味零分」。這次他們要以「參與式設計」,在前期研究階段就納入公園周邊居民、里長、公園管理處的意見,一起參與開發程序,今年10月亮相! Basurama 是來自⻄班牙馬德的NPO,由建築師、藝術家組成,研究廢棄素材過15年,在2014 的世界設計之都開普敦的專案中,曾將240 公斤塑膠袋,以超過5000 公尺的膠帶,黏成一個驚人的巨大充氣裝置,提升民眾對塑膠袋造成的海洋污染意識。
各設計團隊成果於2016年國際設計大展中,以「活的展 Taipei Issuuuue」進行成果展出。活的展展覽鏈結了6個open call(國際設計合作計畫)、8位國際駐村設計師,共18個國家專業人士參與、多項設計導入公共政策,由多方視角及思考來檢視臺北生活議題,運用設計推動這一切的改變,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投資自己城市的未來藍圖。
Open Call國際設計合作計畫團隊與專案
1. 打造「下一世代的友善高齡城市」
臺灣單位: 5% Design Action、臺灣科技大學、閏年設計
國際單位: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Royal Philips B.V.,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國)、Empathic Design (丹麥)
2. 食在安心,家的味道
臺灣單位: IxDA Taiwan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
國際單位: Continuum (美國/上海)
3.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
臺灣單位: 都市酵母
國際單位: basurama (西班牙)
4. 臺北飲食文化新脈絡
臺灣單位: 王艾莉設計
國際單位: 英國文化協會、Bompas & Parr (英國)、Martí Guixé (義大利)
5. 綠潮行動 一起行動
臺灣單位: REnato Lab
國際單位: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德國)
6. 未來市民計畫
臺灣單位: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國際單位: ENYSI(日本)、Waag Society (荷蘭)、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Green School Bali (印尼)
臺北的投標申請書
值得典藏的國際投標申請書 勾勒臺北城市進化的路徑
臺北申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國際投標書,由專案團隊在10個月內,透過次級資料蒐集,與23名跨領域設計師訪談,完成14萬字中文與6萬字英文的國際投標申請書,完整呈現臺北市在工業、平面、建築、室內設計及文化特色的在地豐沛能量。龍鱗裝全書,也榮獲2014 iF傳達設計獎的認可 …. [深入閱讀]
臺北邁向國際
設計交流 國際城市友誼串連
2014年3月的臺北世界設計論壇期間,我們邀請到義大利杜林、韓國首爾、芬蘭赫爾辛基、南非開普敦,歷屆世界設計之都代表首度齊聚臺北,公開分享各國城市如何透過設計,創造不一樣的城市風貌,將臺北的設計帶到世界舞台,推廣與彰顯臺北的設計能量 ….[深入閱讀]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Logo
臺北的主題色
作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臺北特別選擇紫色作為代表色,主要是以紅、黃、藍,分別象徵熱情活力、文化創意及智能科技調合而成,富有奔放與典雅的雙重魅力;正代表臺北是由人文與科技並俱發展交織而成的設計之都,充分象徵城市多元發展和不斷向上提昇的樣貌 ….[深入閱讀]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